1284.第1284章 落定(二)[第2页/共3页]

明朝建国时可谓是将星光辉,就连成祖如许的帅才也排不上名号,这个李文忠能够排名第四,并成为独镇一方的诸侯,可见此人有多么的了不起。

“俞亮也到了。”孙元更是欢畅。

“当代赵括李景隆。”孙元神采丢脸起来。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孙元:“忸捏。”

可惜他当初同成祖在疆场上是见过血的,朱棣部下的靖南功臣天然容他不得。

到朱棣放弃攻打济南,轻骑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对前程绝望,开金川门迎敌,导致南京失守。

傅山:“说句刺耳的话,太初你毁灭建奴八旗主力以后,光复北京,换谁去,只要做统帅的不是太笨,都不是甚么难事。这才有当初,朝廷欲移镇宁乡军去贵州一事。当然,这不错是一场闹剧,我宁乡军统治徐州全景和扬州一部,掌控南北交通要道,我等若不走,谁能何如?”

傅山语代调侃:“太初别健忘了,明朝做过曹国公的除了李文忠另有他儿子李景隆。”

“朝廷估计也是拿太初你没有体例,这才封你做曹国公,想让太初你沾上李景隆的倒霉。”说到这个时候,傅山扑哧一笑:“好笑朝中衮衮诸公竟然不问百姓问鬼神,弄了这出怪力乱神,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李文忠,字思本,奶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建国第三功臣。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存权势,军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多数督府这个当时明朝的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

孙元哼了一声,很久才安静下来:“某做事,一贯只问心之所安。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只要能够驱除鞑奴,还我国土,朝廷对某甚么态度,都不要紧。还是那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封我个曹国公又如何,莫非就能让孙元不利了?公道安闲民气。此次北伐,某本来也没希冀过朝廷。”

“你这么一说,我就晓得了,李文忠啊,太祖的亲侄儿。”孙元恍然大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