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喝酒吃肉,把端方先奉告他们。”陈文强安插结束,穿上了戎服,高大的身材,满脸的胡子,显得非常威猛,往人前一站,倒真有先“身”夺人的气势。
万宁县衙内,乔装改扮、奥妙进城的刘中造与县丞王绪祺正商讨着如何“擒贼先擒王”。把这剿贼之功纳于怀中。
陈文强咧嘴一笑,摆了摆手,两个保护抬着个箱子过来,翻开盖子,几十把极新的六轮子手枪和上千发黄澄澄的枪弹闪现在世人面前。
刘中造,在万宁和陵水的鸿沟地区是半官半匪的存在。在官,他是“巡路官”,在石梅设立设立“护路站”;在匪,他带领着一伙地痞、恶痞占有在茄新岭,常常下山盗窃劫掠四周农夫的猪、牛、羊、粮食、衣物、财帛。
“最多不过七八百,且有一多数不堪用。”陈文强微微撇嘴,说道:“记得,你们名义上是投奔他,但实际上――”
“他们定在明晚领受物质,后天赋汇合起事。”刘中造不觉得意地说道:“就是县城中无人戍守。只要掐定时候,也是没事儿。”
而在预定的地点与徐、李汇合后,带给了陈文强一个稍感不测的欣喜。固然徐、李两部加在一起也不过一百六七十人,但与郑鸿名乌七八糟拼集起来的人马比拟,面孔却大是分歧。
“我这边的也差未几。”李家俊在旁插嘴道:“就是枪少了些,且多是短枪。”
不说别的,这百多名男人固然衣衫各别,有的乃至很陈旧,但都很精干,且脸上也少有那种地痞痞子的神情或气味。而此中从基地派出的职员,更显出精锐之像。
而现在,一个更好的机遇仿佛来了,起码刘中造是如许以为,且是如许实施他的打算的。
徐春山、李家俊受命去陵水、琼中独立生长,却不是孤身一人。陈文强为他们装备了文武职员互助,文的能教文明、写文告、搞鼓吹,武的则多装备短枪、夺目强干。徐春山、李家俊二人又见地得深透,深知要靠紧答复会这棵大树,要想飞黄腾达,就得把桀骜不驯的江湖脾气收敛起来。以是,他们对于文武职员极其倚重,再凭着他俩的三点会身份,以及地头蛇之利,很快便落下脚、扎下根。
而刘中造虽是三点会中人,但在暗中充当官府的密探,这并不是短时候内的事情。郑鸿名闹腾得动静挺大,刘中造也就应官府的号令,带着些部下冒充投奔,却充当着官府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