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烟幕,三路清军[第3页/共5页]

但胡想和但愿就是这么俄然被突破,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快得令人头晕脑胀。

弹药、赋税、药品是必须的,另有一部小功率的电台,能与越南境内的基地停止联络。职员装备也很完整,政务、报务职员、军医、救护兵、兵工等等,使王支队能够以一个独立的单位进交运转。

支撑的力度不成谓不大。但结果如何,连陈文强也不敢瞻望。以是,在军队开赴,与王和顺等人握手告别时,他只能踌躇半晌,说出一句平实的“保重。胜利后再见”。

宁明、龙州,是桂西的边关地区,再往西便是驰名的镇南关,出了镇南关,就进入了越境,进入了燕子大山这个打算中的新基地。

呼声如雷,激昂而奋发。就在气势实足的号令声中,被开释的清军俘虏仓惶而走,连头也不敢回。

清军在调剂,渐渐地压了上来。巡防军统领陆荣廷仍然行动迟缓,进三退二,在防城和宁明交界的山区盘桓;边防督办龙济光率军从南宁解缆,取道扶绥、上思,封堵住反动军北上之路;广东新军第二标取道廉州、钦州,由东进犯而来。

这些散兵游勇曾为保卫南疆而喋血关外,又因为朝廷让步乞降而遭抛弃。他们居住荒山野岭,活动在滇桂黔三角地带及桂滇越边地,或为义盗,或为恶匪。既有可悯之情,亦有可爱之处。

陈文强想了想,这个建议比本身的假想要相对保守一些,但也稳妥。他又收罗了一下别人的定见,便从谏如流,作出了决定。

五十而知天命,陆荣廷本年恰好四十九,从童少孤哀、颠沛流浪,到青丁壮的绿林游勇生涯,再到这十几年的清朝武官,是开端检验自悟,还是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实在也不晓得。

陈文强判定又详确,连专业职员都忽视的细藐末节他都能想起来。他把作战当作一种工程技术或工艺美术,精雕细刻。他必定不会成为灵气四射、批示如神的名将,因为他身上带着一种工程师型的谨慎。但要说冒险,他也不是不会,只不过很少为之。

反动军仿佛也没有与其交兵的筹算,在防城地区驻兵不动,隔着防城与宁明县的分开线——十万大山支脉,两军相互防备,但又相安无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