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争执[第2页/共5页]

黄道周强压下胸中的肝火:“这是我的激愤之言,杨公无需放在心上。只是这国事本应公诸于朝堂之上,以百官共议。而你建军机处以后,国度大事与阉奴议于密室当中,百官有司不过坐食画诺罢了,这些阉奴于内宫练习兵马,把持国事,隔断中外,只恐党锢、甘露(别离指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和唐文宗时的甘露之变)之祸复现于本日矣!”说到最后,黄道周已经是声色俱厉,与呵叱无异。

经过李自成的鼓励,氛围轻松了很多,吴汝义低咳了一声,道:“既然闯王哥这么说,俺也就献献丑了,照俺的意义,就应当快马加鞭,一起往东,乘着洪承畴去对于曹操和张敬轩的机遇,快些杀到淮南去,攻陷几座城镇,把我们闯王的大旗举得高高的,让天下人都晓得我们闯王才是义兵之首!”

黄道周常日谁不是对他恭恭敬敬的,何尝听过杨嗣昌方才那等夹枪暗棒的话语,顿时大怒,霍的一下站起家来,指着杨嗣昌的鼻子喝道:“你——,你——!”说不出话来。

但这一逻辑并不是没有代价的,除了极少数具有庞大声望的建国君主,其他的大部分天子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调度朝堂上分歧家数臣子的党争上了,这无形当中就形成了庞大的内哄,降落了行政效力。而处理这一弊端的凡是体例就是提拔得力的亲信在内朝当中建立一个“微型当局”,以其来逐步代替外朝的部分服从,汉朝的尚书台、唐朝的翰林院、宋朝的二府、明的内阁、司礼监、清的军机处无不是如此。而这一做法在外朝官员看来便是粉碎了原有的次序,隔断了他们与天子(权力)的联络,无异因而奸佞小人。考虑到崇祯比来又规复了内操,很多敏感的士人不由得想起了东汉典领禁军建议党锢之祸的十常侍;安史之乱后把握神策军改换天子如儿戏的李辅国、鱼朝恩、仇士良们。而主持建立军机处,与王承恩、曹化淳、胡可鉴们干系不错的杨嗣昌也就成了士人败类,阉党余孽了。

“石斋先生也言重了吧,眼下外有东虏,内有流贼,若无鄙人每日在宫内繁忙,只怕石斋先生也没法整日里坐而论道,养气论性/吧?”被黄道周劈面打脸,杨嗣昌的神采也丢脸了起来,话语中也多了几分机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