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受倒吸一口寒气,而后目中忽地闪过一道厉色,低声问道:“师既已看出姬昌暗怀不轨之心,为何不尽早图之,以绝后患?”
闻仲苦笑道:“题目是姬昌所揭示的仁厚形象过深切民气。在抓不到任何把柄的景象之下,不说将其诛杀,便是稍稍削其权益也会招来朝野非议。以是对此人只能暗中防备,并以无形手腕压抑。”
殷受不知闻仲因何突发此问,但他自幼受闻仲教诲,早已风俗对方时不时地考校本身,不自发地便顺着闻仲的题目开端思虑,略一沉吟后考虑道:“北伯侯崇恩泰勇冠军,威镇北鄙;南伯侯鄂崇禹朴重忠烈,南拒群蛮;西伯侯姬昌宅心仁厚,安抚西土。此者,俱是国之干臣。”
殷受脸上现出绝望之色,有些踌躇隧道:“师是否过看得起他?李靖技艺虽高,传闻还修炼了道法,却不过是一人之力,恐怕难以摆布大局。”
殷受震惊非常,神采大变道:“此事当真?”
闻仲摆手道:“殿下有所不知,不久前我师门传来一个动静,说李靖离家游历之时与我教中道友十天君中的董全树敌,十天君成心齐来朝歌向李靖寻仇。老臣闻讯后亲身去了一趟金鳌岛,凭着本身的一点面劝住十天君。在与董全论说此事时,老臣得知了李靖另一个身份――”
闻仲站直身躯,望着殷受浅笑道:“老臣年长幼眠,便出来四周逛逛,偶经此处见殿下亦未安寝,遂冒昧出去打搅。殿下,老臣正有一事相询,本日你已见到东伯侯之女,不知对这位蜜斯观感如何?”
闻仲悄悄地听殷受透露心中压抑的不满,等他一口气说完以后,才点头轻笑道:“殿下如果觉得陛下要你纳姜蜜斯为正妃,只是为了拉拢东伯侯,那便大错而特错。老臣叨教殿下,两年前四大诸侯朝觐,当时陛下偶染小恙,故让殿下代为欢迎。前任东伯侯姜伯端已经亡故临时非论,未知殿下对别的的家侯爷作何评价?”
闻仲点头道:“老臣说一句僭越的话,陛下现在尚在,姬昌纵有异心也不敢异动;但陛下春秋已高,一旦……殿下你却一定能震慑地住姬昌。是以,殿下需求预做安排,在诸侯当中培养一个能够制衡姬昌之人。
“师何出此言?”殷受大为惊奇,辩白道,“姬昌仁爱之名播于四海,天下人皆知他……”
闻仲仍然点头,叹道:“殿下对崇恩泰和鄂崇禹都看得很准,但姬昌么……此人便是陛下与老臣都不敢说完整将他看破,殿下只用‘宅心仁厚’这四个字来评价,未免太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