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夜跨中越桥[第5页/共6页]

中越群众情同手足,亲如一家;越中两国唇齿相依,山川相连,两座山一条脉,在中国叫哀牢山,在越南叫黄连山;山里人家昂首相见,互通有无;两条江一支流,在中国叫元江,流入越南叫红河;一座大桥连接着两座都会,中国这边是河口,越南那边叫老街。

天公仿佛成心作对,又像是用心磨练,俄然一道闪电,扯开乌黑的夜幕,顷刻间统统看得清清楚楚。军队正在爬一座山坡,看得出多数人已很颓废,显得行动盘跚。队形有些庞杂,但都在对峙着。闪电过后,是一声炸雷,然后便震落无数大点的雨滴,令人讨厌的雨,恰幸亏这个时候来添乱!人们仓猝抽出雨衣披在身上。被包还是湿了,越来越重,衣服湿了被汗水、雨水一起粘黏糊糊地贴在身上,袜子湿了,鞋子里很滑,走一步,脚脖子便不自主地一歪,一个个脚泡便应运而生。路越来越泥泞,兵士们每迈出一步,就要支出更加的尽力。每小我都咬紧牙关对峙着。这只是入越后的第一次浸礼,更艰苦的磨练还在背面。

当兵士们一个个被推醒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炊事职员已经把饭菜做好。仓猝吃完饭,整好被包,便又持续向目标地进发。

兵士们原想借此旁观一下中越大桥的英姿,但是,走的倒是中间的吊桥。为减轻同频共振效应,上边传来口令:“便步过桥!”北方兵士连桥见的都很少,何况吊桥?以是走起来一步三晃,扭捏起伏,吊桥一个劲玩弄着他们的脚步,使他们不敢稍有分神,十二分的谨慎。没有机遇正眼旁观一下大桥的英姿。只要少数人借着桥上暗淡的灯光,模糊约约看到一辆辆假装周到的军车在大桥上驶过。

县城虽小,却因人而名,孙中山先生带领的联盟会,当年在这里建议了环球闻名的河口叛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