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继藩感慨道:“儿臣的弟子王守仁,一向在夸大同理之心,多少人从书籍中学来了这同理二字,可实际上还是对于这同理没有涓滴的观点。有人提出要刊印更多的邸报,好让天下人晓得陛下京察的好处。”
赵母此时还是乐呵呵的,还在和赵二嘀咕着甚么,十之八九,还沉湎在方才那剧中的内容里。
弘治天子不由暴露了笑容,道:“如此甚好,就当如此,不错,朕也不知民啊,现在方才略知一二,继藩,你平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为何能想出这些古怪的东西来?”
弘治天子表情越加的好,不由笑着道:“大家都说爱民,可朕身边,唯独继藩知民啊,那堂而皇之的口称爱民者如过江之鲫,可真正爱民的,倒是知民之人,不知以是然,还奢言爱民,岂不成笑?这体例好,剧团要建,银子就由内帑出……教坊司卖力此事,招募乐者,这银子花了,朕也没甚么舍不得的,只凭方才一出戏,让人晓得京察的好处,于朕而言,就已是令媛不换了。”
方继藩笑了笑道:“实在也不需太多,让教坊司招募一些乐者,一个县立一个剧团,稀有十人便可,这些都由朝廷拨发他们赋税,而后,凡是陛下有甚么大策,就让教坊司专人去采编写脚本,脚本很简朴,只要浅显易懂便可,而后……再请人编曲,送至各个剧团演出,剧团的演出,可以是免费的,能够在县城,也可游走于乡里,哪怕是一个晒谷的场子,便可登台。别的再请一些精于此道之人,委为传奉官,让他们至各省,各府,各县的剧团巡查,既可让他们对剧团停止一些简朴的培训,同时,又可让他们彩排新本。陛下在想甚么,陛下要做甚么,陛下为何要做这些事,那么……这天下的百姓,只需看了戏,便能一目了然了。”
当代的聪明人,多不堪数,他们写的文章,他们的手腕,在这光辉的汗青长河当中,曾经是多么的刺眼,乃至于后代之人自惭形秽。
站在弘治天子身后的吴家旺,内心倒是一惊,惊奇的看着方继藩。
方继藩说到这里,笑了,笑中带着深意:“长此以往,题目就呈现了。天子只要一个,圣心当然再如何怜悯百姓,可卖力贯彻和履行的人,卖力向天下百姓们解释国策和圣心的人,却来来去去,老是这么一些人。哪怕是四书五经,解释的版本,还数之不尽呢,到了战国期间,就有儒家八派,一样是一部论语,八种人分别的解读,竟是全然分歧。何况还是陛下的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