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些话吗?”我说。
这孩子单独一人无依无靠。他的确不知如何是好,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最好是跟上去找一找他的叔父。他跑到轮船船埠,才晓得他口袋里剩下的那一点点钱不敷他到波士顿去的盘费,但是到新伦敦去是够的;以是他就买了船票到那儿去,决定靠老天保佑,让他能有编轨制过其他一段路程。现在他已经在新伦敦的街上晃来晃去,浪荡了三天三夜,靠人家的慈悲到处讨点东西吃,随便找个处所打打打盹。但是厥后他终究灰了心,勇气和但愿都完了。如果能让他从戎,谁也不比他更加感激了;如果他从戎分歧格,叫他当个鼓手行不可呢?啊,他甘心冒死地干,令人对劲,并且还感激不尽!
“是的,司令官。”
不要孤负那种慈爱,
他没有答复,也不必答复,他那双温和的大眼睛里的感激神情比任何说话都更能达意。他在火炉中间坐下,我持续写字。偶尔我偷偷地望他一眼,我看出他的衣服和鞋子固然又脏又破,但是款式和质料都很好。这一点是耐人寻味的。除此以外,我还发明他的声音轻柔而动听;眼睛深沉而愁闷;态度和辞吐都很高雅;这个不幸的小伙子明显是遭受了不幸。因而我对他颇感兴趣。
因为那种慈爱来自上帝――
一八六二年夏季,我在康涅狄格州新伦敦的特伦布尔要塞当司令官。我们在那儿的糊口或许不如在“火线”那么活泼;不过那儿有那儿的环境,实在还是够活泼的――我们的脑筋并不因为没有甚么事情来使它常常严峻而闲得发楞。光说一样事情吧,当时候北方的全部氛围充满了奥秘的谎言――讹传叛军的间谍到处神出鬼没,筹办炸毁北方的要塞,烧毁我们的旅店,运送带感抱病的衣服到我们的都会里来,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个你都记得吧。这统统都足以使我们保持警戒,突破驻防糊口一贯的沉闷。除此而外,我们那儿还是个新兵招募站――这就即是说我们的确不能华侈涓滴时候去打打盹,或是胡想,或是游手好闲。唉,我们固然监督得很严,每天招来的新兵还是有百分之五十从我们手里溜掉,当天早晨就开小差了。参军的补助非常之大,乃至一个新兵能够拿出三四百块钱贿赂看管的兵,让他逃窜,成果他所得的补助还能够剩下很多,对于一个贫民还算是一笔财产。是呀,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的糊口并不沉闷。
这就是少校给我说的阿谁故事,我现在尽量照我所能回想的论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