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鲍家备了一席酒请倪老爹,倪老爹带了儿子来写立过继文书,凭着左邻开绒线店张国重,右邻开香蜡店王羽秋。两个邻居都到了。那文书上写道:
不知这来的官公然摘印与否,且听下回分化。
立过继文书倪霜峰,今将第六子倪廷玺,年方一十六岁,因日蚀无措,伉俪商讨,甘心出继与鲍文卿名下为义子,改名鲍廷玺。而后成人婚娶,俱系鲍文卿扶养,立嗣承祧,两无异说。如有天年不测,各听天命。今欲有凭,立此过继文书,永久存照。
一日,向知府走来书房坐着,问道:“文卿,你公子可曾做过婚事么?”鲍文卿道:“小的是贫民,这件事还做不起。”向知府道:“我倒有一句话,若说出来,恐怕获咎你。这事你若肯相就,倒了我一个心愿。”鲍文卿道:“太老爷有甚么话叮咛,小的怎敢不依?”向知府道:“就是我家总管姓王的,他有一个小女儿,生得甚是灵巧,老妻实在心疼他,带在房里,梳头、裹脚都是老妻亲手打扮。本年十七岁了,和你公子是同年。这姓王的在我家已经三代,我把投身纸都查了赏他,已不算我家的管家了。他儿子小王,我又替他买了一个部里书办名字,五年考满,便选一个典史杂职。你若不弃嫌,便把你公子招给他做个半子。将来这仕进的便是你公子的阿舅了。这个你可肯么?”鲍文卿道:“太老爷莫大之恩,小的知感不尽!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王老爹可肯要他做半子?”向知府道:“我替他说了,他极欢乐你公子的。这事不要你费一个钱,你只明日拿一个帖子同姓王的拜一拜,统统床帐、被褥、衣服、金饰、酒菜之费,都是我备办齐了,替他两口儿完胜利德,你只做个现成公公罢了。”鲍文卿跪下谢太老爷。向知府双手扶起来,说道:“这是甚么要紧的事?将来我还要为你的情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