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婆又吃了两杯酒,醉了,涎着醉眼说道:“他府里那些娘娘,不知如何像画儿上画的美人。老爷如果把聘娘带了去,就比下来了。”聘娘瞅他一眼道:“人生活着上,只要生的好,那在乎贵贱。莫非仕进的有钱的女人都是都雅的?我旧年在石观音庵烧香,遇着国公府里十几乘肩舆下来,一个个团头团脸的,也没有甚么出奇。”虔婆道:“又是我说的不是,女人说的是,再罚我一大杯。”当下虔婆前后共吃了几大杯,吃的乜乜斜斜,东倒西歪。收了家伙,叫捞毛的打灯笼送邹泰来家去,请四老爷进房安息。
说着,摆上酒来。都是银打的盆子,用架子架着,底下一层贮了烧酒,用火点着,焰腾腾的,暖着那边边的肴馔,却无一点炊火气。两人吃着,徐九公子道:“迩来的器皿都要翻出新样,却不知前人是如何的轨制,想来倒不如现在精美。”陈木南道:“可惜我来迟了一步。那一年虞博士在国子监时,迟衡山请他到泰伯祠主祭,用的都是古礼古乐,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我若当时在南京,必然也去与祭,也便能够见前人的轨制了。”徐九公子道:“十几年来我常在京,却不晓得故乡有这几位贤人君子,竟未曾会他们一面,也是一件缺点事。”
陈木南随即上了轿,两个长随跟着,来到大功坊。肩舆落在国公府门口,长随传了出来。半日,里边道:“有请。”陈木南下了轿,走进大门,过了银銮殿,从中间出来。徐九公子立在瞻园门口,迎着叫声:“四哥,如何穿这些衣服?”陈木南看徐九公子时,乌帽珥貂,身穿织金云缎夹衣,腰系丝绦,脚下朱履。两人拉动手。只见那园里高凹凸低,都是太湖石堆的小巧山子,山子上的雪还未曾融尽。徐九公子让陈木南沿着雕栏。曲盘曲折,来到亭子上。那亭子是园中最高处,望着那园中几百树梅花,都微微含着红萼。徐九公子道:“迩来南京的气候暖的如许早,不消到十月尽,这梅花都已大放可观了。”陈木南道:“表弟府里不比外边。这亭子固然如此轩敞,却不见一点寒气袭人。唐诗说的好,‘无人晓得外边寒’,不到此地,那知前人措语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