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即空即水。离空离水。求瀑流体俱不成得。行阴亦尔。本无生处 二破生处

阿难。比方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出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耳喻真性。手喻无明。真妄和合名塞。动念初起名劳。由念动故境现。如头出声。兼耳与劳下。此之动念与妄境地。能结之心所现之境。皆是菩提性中无明劳相此中塞耳同彼直视。故亦言瞪 二约尘辨无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人缘和合虚妄有生。人缘分袂虚妄名灭 诸法名数不能尽言。但举三科。自摄统统。故云乃至。三科者。谓蕴处界。今于处中别出六根。故有六入。此之三科乃是人间虚妄别离。幻人缘合化名为生。幻人缘离化名为灭。实无有体可生可灭 三斥迷圆实

想蹋绝壁。与说相类 类说应云。如是崖想。不从崖生。不从足入。若崖生者。崖合自思。何待人想。若从足入。足应有思。何必心想。若独心机。此酸只应心中自有。何故足心却有酸涩 三结成虚妄

第二破六入。梵语钵罗吠奢。此云入。亦云处。境入之处也。亦是识生处故。然根境二法俱识生处。今分六根别破故。独以根为入也。文二。一总征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冷暖本无。手合故有。故云幻触。受阴不实。妄缘假生。故无来处 二破生处

若即水性。则廓清时应非水体 破流即水也。流相漂动。水相廓清。若此漂动便是水相者。至廓清时应非是水。暴流漂动已是水故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破离空离水也。离空有流。空且无外。何离之有。若离水有。水外求波。故应非理。流既无生。行阴元寂 三结成虚妄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一)

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像。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 既因动心现妄境地。于此妄境派成根尘。互为对待相形而立。本无自性。体不成得。下文云。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如同交芦。故云因于明暗发见居中。尘既发根。根还取境。根境既备方成见性。故云吸此名见性等。既因取境而得名见。故知此见从影象生。像喻尘也。起信云。如同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明暗尚如影象无体可得。况所发见而有体耶。故云离彼无体 二破成无相二。一标无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