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荸荠粥

制法:将白果择净,去壳取仁,与大米同放入锅中,加净水适当煮粥服食,每日1剂。

本品生食易传染姜片虫,故以熟食为好。若必须生食时,应充分浸泡后刷洗洁净,再以沸水烫过,削皮再吃为好。

质料:白果5枚,大米100克。

第五篇第十四章第4节 止咳平喘的药粥是你摆脱病痛的救星

3.沙参粥

《本草纲目》解读:荸荠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本草纲目》言其“主血痢、下血、血崩”,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消积化痰之功。本品性味多汁,性寒清热,对热病伤阴、津伤口渴、肺燥咳嗽等诸多效验。若煮制时加点麦冬、梨汁、鲜藕汁划一用,其效更佳。

制法:将鲜枇杷叶后背的绒毛刷去,洗净,切细,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制法:将沙参洗净,放入锅中,加净水适当,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肺寒痰湿咳嗽不宜选用本品。

质料:沙参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当。

4.芥菜粥

质料:鲜梨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当。

2.麦门冬粥

制法:将荸荠择净,去皮,切块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净水适当煮粥,待熟时调入荸荠、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或将荸荠洗净,榨汁,待粥熟时,同白糖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持续3~5天。

《本草纲目》解读:梨性味甘、微酸、凉,归肺、胃经,《本草纲目》言其“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有润肺消痰、清热生津之功,合用于热咳或燥咳、热病津伤,或酒后烦渴、消渴等。

《本草纲目》解读:枇杷叶性味苦、平,入肺、胃经,《本草纲目》言其“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本品性平而偏凉,故能下气止咳、清肺化痰,又能清胃热而止呕逆,故对咳嗽痰稠、胃热呕吐、呃逆等甚效。配冰糖煮粥服食,可加强枇杷叶的润肺化痰、和胃降逆之力,对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等均有医治结果。

《本草纲目》解读:沙参性味甘而微寒,入肺、胃经,《本草纲目》言其“清肺火,治久咳肺痿”,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本品性寒能清,味甘能补,归入肺经,既能清肺胃之热,又能养肺胃之阴,合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而至的干咳痰少、咽喉枯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而至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苦、大便干结等症。煮粥服食,对肺胃阴虚而至的各种病症有杰出的医治感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