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页/共10页]

抵当汤方:

小柴胡汤方: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98)抱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脸孔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48)二阳并病,太阳初抱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成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敷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把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成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故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60)下以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以是然者,以表里俱虚故也。

栀子十四个,擘生姜五两香豉四合,绵裹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未几;大便已,头卓但是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贱故也。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几次倒置,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抵当丸方:

(61)下以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温馨,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