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曰:义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倒霉,是谓天德。故凡处置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剥削天下之善名而加上。是其故何也?则顺天之意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壮则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方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贼害也。若事上倒霉天,中倒霉鬼,下倒霉人。三倒霉而无所利,是谓之贼。故凡处置此者,寇乱也,盗贼也,不仁不义,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剥削天下之恶名而加上。是其故何也?则反天之意也。

#22『大』《闲诂》校作『丈』,是也。

#11『不』《闲诂》作『之』,是也。

#21『劲』毕沅校作『劲』。

故子墨子置天之,觉得仪法。非独子墨子以天之志为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而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诰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也,而顺帝之则也。且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度百姓之利者,当天之志而不成不察也。天之志者,义之经也。

#12『和尚』下毕沅补『贼人』二字。

故,子墨子言曰:是责我者,则岂有以异是责吵嘴甘苦之辩者哉。今有人于此,少而示之黑谓之黑,多示之黑谓白,必日吾目乱,不知吵嘴之别。今有人于此,能少尝之甘谓甘,多尝谓苦,必曰吾口乱,不知其甘苦之味。今王公大人之政也,或杀人,其国度禁之,此蚤越有能多杀其邻国之人,因觉得文义,此岂有异责白黑甘苦之别者哉。

#17本句王念孙『天』下补『之』字,『正』下补『天子』二字。

#24『库』上王念孙据上文补『府』字。

#26王引之云:『马』下脱『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十字。

#15『非』《闲诂》校作『行』。

#3『义」毕沅改作『我」

#14『谓』《闲诂》校作『得』。

#18王念孙云:『国』字衍。

#1『之」下王念孙据高低文补『士」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