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臣真述曰:若圣与贤犹多品汇,凡百庶士讵知等夷。故道君于此略举上中下三级,以明识道之深浅尔。文宣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则上士勤行之志,可得而知矣!又以可上可下之性,故有若存若亡之讥;夏虫疑冰之谈,故有闻道大笑之说。故复建立其言有之曰明道若昧,此言天之德也,虽赫赫在上,常如闇昧也。进道若退,此言地之德也。虽蒸蒸鄙人,常如卑退也。夷道若类,此言人君之德也。虽巍巍则天常同众不自标异,夫如是,故虽上德之君必如溪谷之卑贱,虚受纳污也。虽大洁白之君,亦常如自居秽辱也。虽泛博悉备,常若不敷。虽欲立德于人,又须常畏人知。故曰:若偷也。虽体道实在,常若渝变也。风雅无隅,宁见圭角;大器晚成,不求速达;大音希声,必震蛰藏;大象何形,无状之状。道本知名,强为名字,作万物母,皆假借自但是生养之。故曰:“善贷且成”。夫人君执德谦柔用晦有为之,若此天下其孰能与之争,既无所争则兵革天然戢藏也。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君以是援古及今、明其失德者,盖以其兵戈寝于两阶,金革兴于三代。忠信既薄,财宝空行好坏于下,衰庶跂及于前古。夫礼失则乱,救乱者,必以礼。乱,犹理也。言礼者,理乱之首也。然道君之意,盖欲当时,王舍礼而行义,去义而成仁,除仁而尚德,违德而适道,故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实在不居其华。”是以,去彼礼义之薄,取此品德之厚,将觉得王者之理化也,岂不至哉!故曰:去彼取此。

臣真述曰:夫元气始生,生生不已,故有万物盈乎六合之间。又万物之出,莫不皆负背阴肃之气,抱朝阳和当中。中而和者,乃得为人,故谓之最灵。既灵且智,是能知损益之义。称呼其所恶者,盖欲自取其损以冀其益尔!故曰:“物有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其是之谓与!言人之教戒,亦当须取我此义以教戒之言,若不知损益之道,但恃众、好兵、暴强、轻敌,必当摧辱、破败、覆军、屠城。便是失其死所,明矣!故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夫治天下国度,祸之大者莫过于此。是以云:“吾将觉得教父。”身教戒之重者,亦莫过于此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