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盆景插花等等安排,也跟长乐宫的书房一模一样。
墙上挂的是她年幼时所作诗词,当时髦年幼,方才脱出正楷横平竖直的呆板框架,笔迹稚嫩。眼界也浅,当时女夫子极爱前朝一名女大夫笔下所写的女儿婉约诗词,她又没学到家,只学到外相没学到风骨,一股子伤春悲秋的酸腐调子。
“这个是公主十三岁时,蒲月去魏府那日所戴的香缨。你和魏家蜜斯把香缨里头装的薄荷香片吃完了,香缨落在了石桌上。”
怕是只要他一人喝来感觉苦。连入喉都是一种折磨,苦得难以下咽,杯中酸苦滋味再无人能明白。
江俨只是微浅笑着,却不出声――那簪子上丢了的玛瑙石不是他另找了一颗换上的,而是本来那颗。是他半夜挑灯,沿着她白日曾走过的路,打着灯笼蹲在地上一点点去找,直到天明时分才找回了那颗珠子。本身修好后,出于私心,便没有还给公主。
江俨却这般慎重得抄下来,还一张张裱好挂在墙上,现在她再读来实觉脸热。
明显这般庞大的事,只要他会决计往轻巧里说,承熹不由问:“然后呢?”
约莫四尺高的四张红木屏风登时,竟是并排的四君子图。承熹略一看便觉眼熟,盯着只占了半幅屏风是非的红梅图细看了两眼,终究想明白了这四张图为何觉着眼熟了。
四周大敞的小巧木格窗雕着镂空斑纹,皆朝南开着,此时恰是晌午,赤日当空,日光倾洒,照得书房一片透亮。悄悄一嗅,似是连书籍的暗香都飘出来了。
这一次,江俨没有去接。却听公主问他:“宫中桂花树底下埋着的女儿红可不止这一坛。”
本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城,请支撑正版。
承熹一怔,此时的江俨,眼角眉梢都染着一层郁色,他常日向来无甚神采,此时她却能看得懂他眼底难以言喻的伤痛。他乃至都没敢正眼看她,只垂了眸抿唇去看手中阿谁小小的酒瓶。
江俨神
这普天之下世人皆知女儿红是最喜庆的酒;她的婚宴上,满席来宾喝的都是这醇香绵柔的女儿红。
承熹搬开红木高椅坐在书案前,桌案上的小屉中乃至连她用坏的簪子都有,那也是几年前的旧事了,本来那枝簪顶上掉了一颗玛瑙石,只剩光秃秃的金柱,她便弃之不消。现在这簪子倒是完无缺好,大抵是江俨另寻了一颗玛瑙石修补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