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河林源本来承诺下来,也只是因为磨不过情面,再者黛玉年纪小,这么大的家业,将来被外祖家或者夫家算了去,还不如留在林家,有个兄弟搀扶着还好些。现在各自收了一块绝品的美石,感于黛玉年纪虽小,心中却有大主张,因而转换过情意,再不小瞧她了。再说,创办书院,那是惠及社稷的大好功德,倘若一旦办成,不但林如海留下的产业令人不敢再随便觊觎,于他们的政绩名声上也是大大的一笔好处,足以令圣上听闻,在内心记上一功。
黛玉说道:“我正想着父亲留下的那些书,足足有十五车拉了过来,如果堆在房屋里锁着,悠长被虫蛀鼠咬也是糟蹋了。不如找个书院捐出去,也算物尽其用。就请两位叔叔帮着拿个主张,是捐给哪一家书院好呢?”
这时林源也把长房托说项的事情抛在了脑后,向黛玉说道:“侄女如果有甚么难处了,有谁欺负你,尽管跟我和五婶婶说。”
修建书院要破钞的财帛不缺,处所也是现成的,主张立即就定了下来,话题也转为请甚么人来,甚么时候完工,范围扶植如何布局;五婶婶也不是平常的闺阁妇人,在一旁出了很多主张,个个令人叹服。因而林河另有林源也不急着归去上任了,连夜就凑在一起拿了个章程,把黛玉直接当作个大人一样,朝晨就拿来同她筹议。
黛玉点头同意了,而后又叫来管家,大略预算,估计要花出去七八百万两银子。问了问商店的银两周转,管家说是勉强挪得出来这些。主家要花银子,当管家的没有禁止的事理。再说他这几日冷眼看来,不但是那贾家来的二爷一副要替黛玉做了主的模样,姑苏林家的长房一支,也要把他当自家的管家肆意使了。想黛玉担当着这万贯家财,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在闹市中心抱着一块代价连城的美玉,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各方权势的争抢。到时候,不但黛玉身不由己,不能保全本身,连他们这些家仆也都会堕入伤害。
黛玉听了非常有事理,大大地赞美了管家一番,就着令他去办。管家的心中也是高兴,书院的各种事情他都经手,将来也是惠及子孙的佳誉一桩,后代儿孙有要进学的,提及他祖辈参与过修建书院,也要高人一头,自此摆脱了奴婢出身的恶名,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三婶婶抿嘴笑了半晌,说道:“要说你们都不比那些一昧拘泥文墨的冬烘,如何现在就不知变通起来了?侄女既然有此心,我们就干脆把家学扩大,往城边一二十里的那片湖边的宅地风景极好,又空着,不如在那边另起一座书院,我们家的孩子都在内里读书,也招收些外来的品学兼优的学子,岂不是大善事一件?再说,侄女担当了些许遗产,外人看着不晓得有多少金山银山一样,都眼红着算计,不如趁此机遇花上一花,也趁机断绝了那些势利眼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