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县幡然觉悟,太子前来当然是功德,可也担着天大的风险,万一太子在大兴境内有任何闪失,固然有锦衣卫一块顶着,但板子第一个就得打到他王之简的头上。
杜圆大喜,立即给朱学磕个头,说道:“请捕头放心,小圆子定然是忠心耿耿,为捕头水里来火里去,也毫不皱一皱眉头。”
朱学笑道:“实在县尊大人只要把握好几个处所,太子前来一事,定然非祸是福。其一,要看管好孙家的宅院,特别是地牢和白骨观,万不能让人一把火烧掉。”
县衙外有锦衣卫威风凛冽的看管,可县衙内倒是看不到一个锦衣卫。朱学来到县衙后院,让小厮去通报王知县。王知县立即就在后院书房召见朱学。
朱学咳了一声,从怀里摸出三百两银票,递给嬁主儿,微微一笑,说道:“这些够了吧。”
如果太子出了题目,第一个不利的就是文武百官,接着就是保护的锦衣卫,最后才轮获得他王知县。
朱学道:“杜圆,你归去扼守城门的活交代一下,今后就跟着爷前面做个主子吧。”
一见到朱学,没有等朱学施礼,王知县就哈哈大笑,一脸的亢奋,说道:“你来得恰好,本县正要让人去寻你,今个本县接到旨意,太子将于明日中午前驾临本县,安抚万民之心,我王之简三生有幸,青史留名啊。”
朱学瞪了瞪眼,三百两还不敷?他租个这么大的宅子一年才三百两。只是远处另有杜圆、人牙子和大班看着,这句话他如何能问得出来。
朱学微微一笑,说道:“大人考虑的全面,部属明白。只是大人,您可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
朱学点点头,话说的也够标致,只是当真是否能说到做到,朱学可不会一两句话就坚信不疑,任何事情都是日久见民气的。当下杜圆就和朱学分开,自去城门交代本身的活。
王知县沉吟一下,说道:“本县想想。有了,‘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著,讲的是祸福相依的故事,不是有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好,是本县粗心了,你提示得好,提示得好啊。”
朱学见到王知县焦急,这才肚中好笑,大鱼吃饵了。他不过是吓吓王知县罢了,大兴县城不过离京数十里,上有内阁、文武百官、五军巡捕营、锦衣卫,下有顺天府,大家都得为太子的安然担责操心,岂会把如此重责都交给大兴县?
朱学才刚靠近,立即就有一锦衣校尉上来喝道:“好大的胆量,尔等莫非听不懂话吗?而后三日,县衙防卫由御派侍卫卖力,尔等十足回家,等接到告诉再来,快快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