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烽烟四起[第2页/共3页]

此动静传来,赫连定震惊,坐立不安。平凉是他的都城,是他安身之地。他更担忧拓跋焘攻破平凉,见到绮云。到当时,本相明白于天下,宋国刘义隆不但会拔除盟约,恐怕还会与他反目成仇。

拓跋焘考虑到黄河以南的兵力太少,服从崔浩等人的建议,主动撤出守军,命黄河南部三镇之军北渡。

拓跋焘依计行事,封西平公安颉为冠军将军,率军在河北待命,卖力阻击黄河以北的南朝军队。拓跋焘本身则亲率雄师,打击平凉,又派安西将军古弼攻打关中安宁。

接下来,魏军势如破竹,夏军败北的动静不竭传来。上谷公赫连社干死守不住,出城投降,都城平凉沦陷。接着,长安、临晋、武功等城夏军的守将皆弃城而走,关中尽为拓跋焘的魏军所占。

神麚三年的此次大战,拓跋焘面对刘义隆和赫连定的夹攻态势,安闲摆设,先击夏后攻宋,纯熟地采取攻其必救、围城打援、逞强佯退等方略,因此接连得胜。宋国刘义隆建议的北伐,终以失利而告终。

赫连定打下关中的鄜城后,筹办乘胜光复统万。现在,传来动静,拓跋焘留下安颉等率一部分魏军与宋军对峙,本身亲率主力,西渡黄河,进逼平凉。

现在,魏宋交兵的东线河南一带,也已捷报频传。

以后,安颉掉转头来,向空悬在火线的滑台策动打击。刘义隆调派北府兵出身的大将檀道济,救济滑台。魏军袭扰他们的粮草补给线,将檀道济的救济军队堵截在半道。拓拔焘得知安颉危急,又大力声援,抓紧围困滑台。宋军在死守几个月后,将粮食吃光,只好靠熏老鼠为食。

到彦之等人疏忽魏军随时预备的反击,只是一味向刘义隆报功。刘义隆大喜,轻视魏军,同意和夏国赫连定订立的盟约,并向天下宣示,两边相约共同攻打北魏河北之地,事成以后,以恒山以东归宋,恒山以西归夏。

一百多年来,北方战乱,群雄逐鹿,中原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几经兴衰,终归灭亡。而吐谷浑部远在西北,没有卷入纷争,部族反而不竭强大,成为河西一带不成小觑的力量。十年前,吐谷浑部曾登上西倾山,寻觅江源,以求至长江下流的通路,派使至建康,通贡于刘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与刘宋干系友爱。

赫连定无法出兵应战,被魏国武卫将军丘眷击败,死者上万。赫连定身受重伤,单骑逃窜,一起上汇集残部和避祸的五万公众,西退至天水。而安宁重镇也被魏国安西将军古弼攻破,夏国只剩下平凉等几座孤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