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职制度(上)[第2页/共12页]

又有流外勋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之差。又视流外,亦有视勋品、视二品、视三品、视四品、视五品、视六品、视七品、视八品、视九品之差。极于胥吏矣,皆无高低阶云。

御史台部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别离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侍御史定员四人,正七品上,唐睿宗垂拱年间(武则天摄政)升为从六品下。殿中侍御史,唐初置四人,唐太宗贞观年间增置两人,正八品上,垂拱年间升为从七品上。监察御史,唐初置八人,贞观年间增置两人,从八品上,垂拱年间升为正八品上。

安史之乱今后,凡强力藩镇的地盘,御史插不进。权阉把持的部分,御史不敢问。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唐玄宗21年(733年),从关内道划出了京畿道、从河南道划出了都畿道,将江南道分红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江西省由此得名)、黔中道,共为十五道。

唐高宗时的两位绝世名将苏定方是邢国公,薛仁贵是平阳郡公

鄂国公尉迟敬德(中国门神、刘武周旧部、李世民气腹、篡位的首要凶手)

贞观8年(634年),千古名将中书令李靖64岁时激流勇退,想告老去官。唐太宗就给加封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贞观17年(643年),唐太宗给千古名将太子詹事李绩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厥后垂垂的,三省长官除了中书令外,不加“同平章事”、“同三品”等衔就不算宰相。名相狄仁杰就担负过同平章事(在武周时,名字改成凤阁鸾台平章事)。名相姚崇、宋璟担负过同三品。

长史、别驾、司马是上佐,五品官。长史和别驾普通不并置。上佐普通是安排那些冗闲官员的。唐文宗时武将好多建功的,中心安排不了,都给当了外州的别驾;唐中宗时,宗室太多,都给了别驾。好多中心的高官因为在权力斗争中失利,普通贬为上佐。比如唐中宗时的张柬之被贬为外州司马;唐宪宗时刘禹锡、柳宗元被贬为边州司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