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至绿色,黄铜打成板片,醋涂其上,裹藏糠内,微藉暖火气,每日刮取)。
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曰银朱。其法或用磬口泥罐,或用高低釜⑧。每水银一斤,入石亭脂(即硫黄制造者)二斤,同研不见星,炒作青砂头,装于罐内。上用铁盏盖定,盏上压一铁尺。铁线兜底捆缚,盐泥固济口缝,下用三钉插地鼎足盛罐。打火三柱香久,频以废笔蘸水擦盏,则银自成粉,贴于罐上,其贴口者朱更鲜华。冷定揭出,刮扫取用。其石亭脂沉下罐底,可取再用也。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出数藉硫质而生。
⑥商州、秦州:今陕西商县、甘肃天水。
【原文】
朱
⑦玄化:窜改。《淮南子.汜论》:“使鬼神能玄化。”
⑥五章:《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此处指穿戴各种色彩官服以辨别品级的王公大臣。
凡升朱与研朱,服从亦相仿。若皇家、贵家画彩,则即同辰、锦丹砂研成者,不消此朱也。凡朱,文房胶成条块,石砚则显,若磨于锡砚之上,则立成皂汁。即漆工以鲜物彩,惟入桐油调则显,入漆亦晦也。
【注释】
凡次砂取来,其通坑色带白嫩者,则不以研朱,尽以升汞。若砂质即嫩而烁视欲丹者,则取来时,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然后入缸,注净水澄浸。过三日夜,跌取其上浮者,倾入别缸,名曰二朱。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
烧松木取烟,先把松木砍成必然的尺寸,并在地上用竹篾搭建一个圆拱篷,就像划子上的遮雨篷那样,逐节连接生长达十多丈,它的表里和接口都要用纸和草席糊紧密封。每隔几节,留出一个出烟小孔,竹篷和地打仗的处所要盖上泥土,篷内砌砖要预先设想一个通炊火路。让松木在内里连续烧上好几天,冷歇先人们便可出来刮取了。烧松烟时,放火通烟的操纵挨次是从篷头弥散到篷尾。从那靠尾一二节中取的烟叫做清烟,是制作优良墨的质料。从中节取的烟叫做混烟,用做浅显墨料。从近头一二节中取的烟叫做烟子,只能卖给印书的店家,仍要磨细后才气用。其他的就留给漆工、粉刷事情为玄色颜料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