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战[第2页/共4页]

发明了这个点以后,开封的报界就像是疯了一样,不竭报导,那些致仕的老官僚,也跟着煽风燃烧,闹得不成开交。

“王爷,你不会真的要给武人划线吧?”

“奶奶的,他这是玩真的了!”

王宁安这家伙真是功力深沉!

有了强大的支撑,老文哪有甚么好体例!

王宁安把脸一沉,“慕容,你在疆场上,是个沉着的将军,如果带着情感,有着好恶,能批示好吗?我现在要求你,以沉着的心态去对待,军中是否需求新陈代谢?”

云淡风轻之间,文官和武将,都被摆平了,王宁安的强势,震惊着全部宦海……“师父到底是师父啊!”

以春秋划线,实在是很不错的体例。

特别是宦海的那些新人,另有那些干了20几年的老吏,谁不想往上爬,谁不想升官……可前面就有一大堆的故乡伙挡着,半点但愿都没有。

更何况秦王的父亲,岳父,另有大舅哥,全都退了,率先垂范,谁敢不听?这帮武夫也都认命了,但是另有几个,趴在桌子上,哭得稀里哗啦。

这就是声望!

并且因为武人的特别,他们的规定更加严格。

“他们不平,老子就打到他们佩服为止!”

“这个……”慕容轻尘结巴了。

起首王老爹以年龄已高为由,请辞太尉之职,接着狄青也上书请辞,来由一样是老病不堪用……如果他们两个也就算了,紧接着,杨文广也上书了,别的杨怀玉,三种,另有王家军出来的几个老将,也前后上书,全数请辞!

“王爷,我们这些年出世入死,开疆拓土,立下了那么多的功绩,凭甚么让我们退休?我们和文官不一样!”

文官设置了春秋限定,那武将不消吗?

可王宁安恰好不走平常路,始终都能拉到最多的支撑,每一次的鼎新只是针对少数人,别人是攻坚克难,他是顺水推舟,难度完整不是一个层次!

当年赵匡胤也仅仅是做到了杯酒释兵权。

……

初级军官是40岁,中级军官45岁,初级军官50岁,兵部,枢密院,参谋部,副职是55岁,正职60岁,挂同平章事衔,能放宽到65岁。

“听到没有?秦王是体贴你们的,别分不清吵嘴,都老诚恳实,从命安排吧!”

有些人已经六七十岁,还舍不得解甲归田,就被安设在二线,三线,卖力保卫处所……他们年纪大了,也没法练习军队,加强战备,说穿了,就是养老等死罢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