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李绩公然又选了几处用兵之道的话来考,李显则是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机,毫不踌躇的讲那些话用本身的意义翻译了下来。
李显心中不平,决定乘夜间偷袭,成果雄师还没有靠近城墙,便被老程军中的巡夜将士发明,因为李显雄师仓惶撤退,反被老程引军杀出,雄师丧失了两千余人,士气顿时降落了很多。
李显闻言倒是微微一笑,因为李绩这第一道题目问得甚是简朴,乃是《孙子始计篇》开首的一段话,这始计篇乃是开首第一篇,先容的主如果战前筹办,职位非常首要,李显在宿世就晓得这一篇的首要性,这半载来又是将整部兵法背得滚瓜烂熟,如何能答不上来?
第二天,李显再令兵士出战,成果因为昨晚耗损体力甚巨,将士怠倦,纷繁反对,李显无法,只好命令休整一天。
但李显却还是想要试一试,以十倍兵力能不能在短时候内强行攻陷一座城池。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成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不知是哪五事?吾年老,已记不清矣,敢请大王见教。”
“呵呵,大王年纪虽小,对于兵法竟是倒背如流,果然是聪明,似老朽这等粗人,恐平生亦难将书背得如此好,老朽实在是佩服。”一旁的程咬金见李显对兵法如此熟谙,顿时心中恋慕,连连夸奖不已。
以是,几近没有任何踌躇的,他张口便说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人(本来为“民”,因避太宗之讳故改称“人”)与上同意也,故能够与之死,能够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堪。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六合孰得?法律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奖惩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既然李显这么说了,李绩也不啰嗦,当即便开口相询。
却听得李绩笑道:“大王曲解了,休说是目前无仗可打,便是有了战事,下官虽是忝居司空,同东西台三品,却亦无权决定出兵兵戈之事,更何况兵戈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决斗取胜又非双方身分所能决定,再加上大王身为皇子,年纪幼小,若非得力慎严峻臣相保,天子如何肯放?是故此次题目乃是下官所出,不过是一摹拟耳,下官请程兄率五千兵戍守一城,大王却以五万之兵围城,限大王于五日以内攻陷此城,如果得胜,下官便算大王通过,立将《卫公兵法》奉上,不知大王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