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平地波澜-1[第1页/共6页]

提及这个清流会,湖广一带几近无人不知。长江流域水路纵横,丘岭连缀,地少人多,自古就是绿林豪强多出之地,很多大小帮派在长江两岸的湖泽当中安营扎寨。四年前官府曾大肆剿灭了一番,可过后,却平空冒出了一个清流会,为首的头领不知甚么背景,竟然在短短数年间把持了湖北统统的铜铁矿开采,并纠合江湖豪强,称霸一方。不但占有矿山,还广置地盘,役使耕户何止万家,出入时明执刀剑,骑从者鲜衣怒马。这些人如许明目张胆地目无国法,却上至布政使,下至府州县衙,没有任何官府对其有非议。上一任的武昌知府欲插手此事,却发明这清流会手中各种执照书帖俱全,屡查卷宗,皆言其是明净的商会,每年定时交纳课税,毫无把柄可循。但是,本地百姓却深受其害。本来,这清流会部下堆积了浩繁本来就是盗匪的江湖败类,现在有了背景,便大肆抢占地盘,搜刮布衣,很多农夫是以成了流民,不得不卖身寄于清流会门下,或为矿工,或为佃农,一旦不尊束缚,便被仆人立毙杖下,苦不堪言。清流会不但剥削布衣,对其他的小帮派更是武力兼并。客岁,一些不从命清流会的小帮派结合起来抵挡,却被官府冠以“流民造反”的名头派兵围歼,年底处斩了上百人,现在另有为数很多的造反流民四周藏匿,官府亦束手无策。

胡大人笑道:“恰好你明天来。不然我还要到你府上去拜访呢。”

丘胤明听得此言,当即道:“传闻圣上常和徐大人私谈,不知所谈何事。”

胡滢道:“你迩来三番五次对铜铁课税等事谏言,阁中对此事的确也有所群情。我看了你日前草拟的折子,说得在理。不过,到底是甚么使你对湖北的矿务如此留意?此地只你我二人,无妨说来听听。我在阁中也好替你多说几句话。”

而大冶县主簿所述之事,恰是有关铜铁矿。湖北一带,山泽连缀,矿藏甚丰,自古以来便是炼铜冶铁的重地,现在每年的铜铁课税亦有半数出自湖北。特别是武昌府大冶县一带,更是矿山无数,每年秋收之际,山间乌烟升腾,日夜不断。早在宣德年间,朝廷便有明文规定,矿山场设炉,每处最多一炉,山主为炉首,部属矿工多不过四五十人,且都系同籍之民。令炉首为总甲,每十人又立小甲,小甲间相互束缚。每开一矿山,均需填写矿工姓名呈给县衙,方得发给执照。各府,县经常须派巡捕各炉查照,一旦发明有多聚矿工或是中有外省人时,便要立即拿获,置以重罪。但是现在大冶县一带的矿山,各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二三百人。这些矿工多是近年出处于灾荒,或是其他启事丧失了地盘的外籍流民,此中不乏盗贼乃至凶犯。倘若光是这些还算不得奇特,往年各地采矿采盐处这些局势已是屡见不鲜,官府早已置若罔闻。可和别处罚歧的是,这些不法营利的矿主全都附属一个权势鼎盛的江湖构造,叫做“清流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