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哥,都是我不好。”清娘神sè有些悔怨,带着忧sè望着他。
“啊嚏!啊嚏!啊嚏!”
等小艾出去,杨逸拍拍清娘的香肩说道:“清娘,你先在一旁坐着,我和你碧儿姐姐另有些话要说。”
“嘻嘻,婢子这就去。”
杨逸也很等候,但愿尽快有棉被盖,现在富朱紫家还好,有上好的帛、貂裘、毛皮做被褥,浅显百姓家的被子提及来那便不幸了,很多人家还是往被子里塞干草、芦花等物来保暖,夏季过得苦啊!
嗯,就让它再贵一点、再贵一点,先把棉花的代价炒整天价,炒成金子般的天价,让百姓争着去种金子,如许无疑是推行棉花莳植的很好体例。
韩碧儿媚然一笑道:“爷这话可就错了,这桑叶采摘器如果真相爷说的这么好用的话,那必然是供不该求,江南各地家家户户都养蚕,我们只要抢得两成的市场,奴奴估计起码也能有几万贯的支出呢。”
“没甚么事儿,有事的话奴奴早让人告诉爷去了。”
杨逸那里不晓得她在想甚么,不过也没有禁止她的意义,要推行棉花种值,光是靠朝廷三令五申还不可,必须先让百姓看到棉花的用处和代价,到时即便朝廷不去推行,百姓也必然争着莳植。
“嗯,这桑叶采摘器养蚕户必然极其喜爱,不过,这东西构造简朴,很轻易仿造,只是一次姓买卖,你要掌控好一个度。”
“杨大哥,快先把药喝了。”
“琼州岛的黎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有极其先进的制棉器具,和高超的纺织技艺,你当即派人上岛,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也要忙把她们的制棉器具以及纺织技艺学会。”
杨逸拿出一个< 桑叶采摘器递给韩碧儿,说道:“这个是用来采摘桑叶的,用这个比用手采摘快几倍。”
杨逸记得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木棉法衣》,电影里那件法衣贵重非常,实在嘛,木棉就是棉花的另一种叫法,而印度也是棉花产地之一,棉花从印度传到南边,南边百姓就管它叫木棉。
韩碧儿乃至想到了派人去闽广、去高昌,提早收买棉花,等从黎族那边学回了棉纺技术,就大量出产,赚个钵满盘满。
“哦。”清娘灵巧地应了一声,蹲到他脚边,把炭火挑旺一些,门外还飘着雪呢,纷繁扬扬的,可不能让他再受寒了。
杨逸不由发笑道:“小艾,动甚么鬼心眼呢?还不快去把药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