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我刚才算过了,如果这推行韩氏灶一事能够如我们所愿,在全县起码推行3万户,工房扣掉付给工匠的薪水,起码能够落下1500两银子。对于这些银子的分派,师爷可有何设法?”戴奇问道。
行政把持这类事情,能够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戴奇作为工房书吏,对于如许的花样可谓心知肚明,只是以往找不出这么好的项目来做罢了。这个推行省柴灶的项目,能够为知县带来政绩,也能够让百姓获得实惠,在这个根本上还能给工房带来丰富的收益,实在是一个三方得利的大功德。这件事的底子下落在苏昊身上,戴奇天然要先与苏昊谈一谈好处分派的题目。
“哦!”苏昊悄悄哦了一声,随后便自嘲地笑了。韩文说这些银子不必交给县衙了,但并没有说不必交给他本身。交给县衙的银子,是要入账的,而交给知县本人的银子,就不必入账了。明朝的官员薪俸低得令人发指,谁不得想体例弄点灰色支出?连戴奇如许的书吏都能够贪到钱,韩文哪有不从中拿背工的事理?
戴奇此言一出,韩文脸上的笑容更加光辉了,他冒充地连连摆手道:“这如何使得,这是你们工房搞出来的灶,改之居功甚伟,还是用他的名字为好。”
苏昊笑道:“老戴客气了,我早就说过,工房的差使,终归是你老戴的,这件事既然下落到工房来做,如何能不挂你老戴的名字呢?”
“这个简朴。”韩文表情极好,站起家走到桌案前,提起湖笔,饱蘸浓墨,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韩氏灶”三个大字,四周的世人天然又是大惊小怪地奖饰这几个字如何如何力透纸背、惊六合骇鬼神,就差说贴门上避邪、贴床头避那啥了……
至于这个项目标收益,戴奇算出来的成果,比苏昊要高出很多。他才不会像苏昊假想的那样,每个灶给工匠分五分银子的手工费,能够给到两分半的银子,就已经算是照顾苏昊的情感了。照一个工匠一天垒10个灶计算,每个灶两分半的银子,一天也能挣到两钱半,一个月就是七八两银子,如许的活计,还愁没人情愿干?
“如果此事确能对百姓无益,韩某戋戋浮名,何必挂怀?”韩文大义凛然地说道。
苏昊道:“老戴,我本来的设法,是每个灶要交两分的银子给县衙,现在听韩大人提及来,这两分也不必交了……”
“你提示得对。”苏昊说道,他头一天向吴达承诺每个灶能够提一分银子的红利,的确有些莽撞了,他只想着如何收伏吴达,却忽视了其别人的感受。想想看,每个灶工房统共拿到五分银子,两分交给韩文,一分给了吴达,其别人统共才拿两分,不免会有民气里不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