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这件事就先如许安排。等我勘井返来,自会给大师再找其他的挣钱机遇,多的不敢说,一年给每个衙役弄百十两银子的外快,该当是悄悄松松的。并且,这些银子来路都是光亮正大,韩大人晓得了不但不会指责,还会嘉奖我们呢。”苏昊道。
戴奇道:“师爷,你还年青,并且到县衙当差的时候短,这县衙里的端方,你一时也不体味,以是此事还是我来办更加合适。不过,师爷放心,你待戴某一片至心,戴某也必然对师爷忠心不二。”
行政把持这类事情,能够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戴奇作为工房书吏,对于如许的花样可谓心知肚明,只是以往找不出这么好的项目来做罢了。这个推行省柴灶的项目,能够为知县带来政绩,也能够让百姓获得实惠,在这个根本上还能给工房带来丰富的收益,实在是一个三方得利的大功德。这件事的底子下落在苏昊身上,戴奇天然要先与苏昊谈一谈好处分派的题目。
苏昊再笨,也晓得不能和带领抢名誉。对于戴奇的急智,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难怪明太祖果断地以为宦海是一个染缸,这戴奇对于宦海法则的掌控程度,但是远远在苏昊之上的。
“老戴,此事我不善于,就交给你办好了。”苏昊从善如流,顿时把权力下放给了戴奇。
至于这个项目标收益,戴奇算出来的成果,比苏昊要高出很多。他才不会像苏昊假想的那样,每个灶给工匠分五分银子的手工费,能够给到两分半的银子,就已经算是照顾苏昊的情感了。照一个工匠一天垒10个灶计算,每个灶两分半的银子,一天也能挣到两钱半,一个月就是七八两银子,如许的活计,还愁没人情愿干?
“嗯……”戴奇略微游移了一下,然后点点头道:“师爷既然已经承诺过了,戴某天然会照办。给吴达一分的分红,倒也应当,我只是担忧其他衙役眼红,说师爷偏怛,这就反而对师爷的名誉倒霉了。”
戴奇不等苏昊说完,便暴露一个诡异的笑容,嘿嘿笑道:“师爷,这两分的银子,固然不必交给县衙,但我们工房也不能扣下,你该明白这个意义吧?”
苏昊笑道:“老戴客气了,我早就说过,工房的差使,终归是你老戴的,这件事既然下落到工房来做,如何能不挂你老戴的名字呢?”
方孟缙故作深沉地说道:“韩大人,以老朽之鄙意,这省柴灶若能在全县推行,确能泽被百姓。不过,要推行这省柴灶,既要让百姓放心,又不能让奸佞之徒从中渔利,必必要有一德高望重之人出来坐镇。将这灶取名为韩氏灶,能够借大人的威名,震慑小人,的确是一个好主张。只是,如许一来,大人不免会被清流说成是沽名钓誉,于大人的清誉有损,大人还当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