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你一百万,还我个江南[第3页/共4页]

“圣上亲征志坚,行如雷电,臣等不及筹措,虽粮秣车马无虞,将士薪饷抚恤尚差。今国库尚丰,却为备西北战事而难再挪腾。唯有援平三藩及治河工事,广纳报效……”

得了密谕的李煦一天以内就办好相干文书,然后去找张伯行。张伯行也接到了密谕,正觉迷惑不已,听李煦这么一说,心中恶寒,这是皇上要他背这个黑锅啊。可他敢不背么?只好捏着鼻子签认了文书。

国库烂帐,康熙是没阿谁心力去清理了,也来不及。不得不调剂四川、江西和湖北几省赋税,抹掉了本来的减免政策,胤祯再精打细算,将奏销缩到五百五十万。父子两端用力,外加李煦等外务府包衣的报效,这才勉强抹平。

可康熙不是平凡人,是治天下的帝王,总很多想一层。深下去一层,也没感觉有甚么题目。他是毫不疑李肆透过江南票行,在这一百万两告贷上打着甚么主张。就算有甚么祸心,一纸谕令,江南票行都要关门,操心那么多干吗?

再一细想,本身如果短时候就搞到这笔银子,解了皇上的燃眉之急,圣眷如何也能再增几分,更能稳稳把住江南这肥厚的生财之地。至于李肆在这一百万两银子上包藏着甚么祸心,只要不是夺州占县,惑官反乱,想必皇上都不在乎。即便局势有差,皇上一纸圣旨就能把关务收上去,江南毕竟是大清的江南,不是李肆的江南。

这题本上来,他康熙假装事件繁忙,未究细节,画一个圈,写下“晓得了”,这事皆大欢乐。他既是承认了此事,却也没沾事情内里,是李煦和张伯行“擅作主张”向贩子借的钱嘛,到时候臣子感觉朝廷向贩子乞贷太丢脸面,闹出了大动静,就措置这两小我好了。

他都在为李肆感到不值:“如果听到他旗下财产,竟然还向朕贷银输诚,还不知脸上会是多么出色色彩。”

这观点康熙熟谙,那不就跟满洲人之前的八旗议政近似么,李肆即便是共主,也不是事事都一言九鼎。

整场大战的开消都还是其次,现在康熙头疼的是行赏所需的一百来万两现银。没这笔银子,旗营如何也难在六月赶到湖南。这数量对康熙也不算甚么,可眼下帐目纷杂来回,他的内帑在万寿节也花消颇巨,要垫这一百万,可就周转不开了。而周边各省忙着供应军需,连江南的藩库都被掏空了,孔殷间竟是拿不出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