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第2页/共6页]

他停下来,略略清算思路,再沉声道出两字:“漕赋!”

清承明制,视漕运为“天庾正供”,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和山东八省征漕粮,经运河北输。总额为四百万石,算上加耗,征粮实际靠近六百万石。还不止粮,漕赋也包含银子。对粮户来讲,正赋一石额,就意味着两石乃至更多的承担。【1】

许三点头道:“是啊,就盼着菩萨下凡,让我们粮食能卖出好价,对于得了漕赋。”

满清官员对漕运本钱有过恍惚的研讨,算上官民两面和统统人力物耗,从江南运一石米到都城,本钱低则二十两,高则四十两。如果只为满足都城粮食所需,清时官方粮市已陈范围,仅只是山东临清关,每年买卖粮食就高达两千多万石,直接征银买粮,破钞远远低于漕运。

“江南之乱,不但在本地新复,也在北面。年羹尧等人北退,河南、山东等地流民入江南,此中还异化着各色教匪乱贼。这些乱子非兵事,必须得亲民官摒挡。这个时候,政事堂还要按部就班,一力推行官府下乡,臣感觉有些操之过急。”

刘兴纯先谈他手里这一摊,在他看来,乱相虽无关大局,却也让人忧愁。

米五娘悲伤隧道:“还觉得江南换了天子,就能有好日子过了呢。”

“此事征象,已在另一桩大事上有所闪现,这个稍后臣再细谈。就说这官府下乡,虽因行事之人不太堪用,搭起来的架子,凡人也只见官吏多出数倍,害民也随之数倍,但就如治病,这些苦痛在所不免。制在势前,先立制,再清势……只要江南民气能归拢到中原道统之下,了悟精华天道的士子越来越多,一步步将架子上的烂肉剔换掉,制成势顺,江南融入我精华,也就指日可待了。”

“本来族田为一族共有,族中人户都分沾其利。现在官府推着民田过官契,过了官契,买卖就有官保,却不认族田这一项,必须定到详细的人户名下。民气都是逐利的,官府这么推,大师都想着分掉族田,可族田如何分,底子就无公允服人之法。以强凌弱,以狡欺愚,桩桩丑事在这江南升起,民德废弛,数十年未见!”

宋既没说话,就拿眼角偷瞄着李肆,这事明显是政事堂替或人背了黑锅。

精华要动漕运,就得为那数百万人丁的保存找到前程,运河沿线,起码是江南沿线因漕运在而盛,不能让其因漕运废而废。当精华以新的经济网代替之前单一而脆弱的漕运经济链后,必须将之前凭借于漕运经济的人丁和本钱也吸纳到新的经济网里。如果让这么多人丁、本钱游离于精华体制外,这就是精华得江南的失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