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耕是跟从张煌言最久的幕僚,除为他策画擘画,又待人随和,能与军士一起同乐,当部下有所争论时,徐允耕犹能排难明纷。以是听他开口,魏大龙便问道:“如何是进?请参军胪陈。”
张煌言达到芜湖时,部下兵不满千,船不满百,幸亏清芜湖守将赵真率兵赶去救济南京,芜湖城无有清兵驻守,本地士绅又都纳降,张部这才得以登陆。随后,张煌言以延平郡王郑胜利的名义公布檄文告谕州县,承平、宁国、池州、徽州四府都有官员士绅派员请降。短短一月便招降光复四府三州四十二县,又得归降清军和本地绅民义勇插手,兵员扩至水陆兵万余人。
听了郭法广的话,魏大龙也拥戴道:“我等跟随尚书大人,本就是要杀鞑子的,尚书如何说,我就如何做!”
魏大龙的话引得诸将纷繁拥戴。
张煌言忙问:“噢,甚么动静?”
张煌言踌躇了一下,缓缓说道:“诚恳说,我也不清楚延平王的打算,达到崇明后是整军再战?还是撤走,又或是与鞑子媾和?眼下能对延平王直言谏诤的潘庚钟大人和甘辉将军都不在了,统统只存乎延平王的一念之间。不过便是延平成心再次入江,眼下细作探知鞑子兵船大增,人马四出,以是我们需求有最坏的筹算,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对峙下去,不使前功尽弃。”
“尚书大人保重!”
得知尚书大人筹办去巢湖后,魏大龙等将领却反对,以为巢湖入冬后水浅,底子不便逗留海船,不如进入霍山山区,那边畴前有很多抗清义军的盗窟,或许能够安身。张煌言考虑以后采取了这个建议,决然命令全军弃船登岸赶往桐城,由桐城进入山区。
――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八月辞故里》
那贩子想起一事,又道:“别的小人还传闻鞑子有千艘兵船已过安庆,说是甚么鞑子亲王往去南京声援的。”
徐允耕又问了贩子一些池州和安庆的环境,谢过此人后命亲兵将他带下。
“尚书就晓得替人家想,那我们呢?延平王担忧被困,我们又如何办?!就算要撤,也该告诉我们一起撤!”
张煌言的船队先到达铜陵,途中遭受一小队驶向南京的清兵,两边产生战役,清军船少,不敌张煌言的炮火,被击沉四艘。不过因为张部一万多人分乘各式大小分歧船只,又是逆流上行,使得前后船只相距十数里,所之火线产生战役,后队很多人还不晓得。并且现在军中都在担忧到了池州后会不会碰上清军的那千余艘战船,以是士气非常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