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可惜宫墙以内的人却并偶然义赏识,反倒是黑云压顶,眉头深锁。
一份由顺天府尹和左都御史联名呈上,直指孟仁身为兵部尚书、朝中栋梁却动用私权、假传圣旨、擅自调兵等数项罪名,要求对孟仁严惩不贷。
被这金石之音一震,贤人只觉心头微颤,回过神来,忙把本身所思所想奉告于老道:“道长说得有理。只是此事很有些毒手,还请道长指导一二。”
这句话说得沉稳有力,不慌不忙,贤人阖目吐息了几番,已是规复了平静。
“而半月之前,此子愈发没法无天!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发挥妖法,并且还违逆父命,不平管束,实在是大逆不道!”最后一句话孟仁已说得涕泪横流,伏倒在地上:“子不教,父之过,不管陛下本日是否情愿宽恕珩儿,都请赐罪于臣,成全罪臣为父之德。”
阳春三月,一场春雨如油如酥,淅淅沥沥滴得满城遍翠,然后转眼便又是云销雨霁,暖阳高照。
这一句话方如一句警钟,蓦地把孟仁脑筋中最后一丝踌躇摈除洁净。
口气倒是完整相反。
“道长说的是。”贤人展开双眸,眼睛里有好久不见的烈焰复燃起来,那是一个帝王深谙的机谋野心:“定不能叫那妖邪小人钻了空子。”
冷不丁地,少年那天的话又再次闪现在心头,一字一句,如同咒语普通,箍得他头痛欲裂,挥之难去。
“本来孽子并未亡故,而是流落在外,不但如此,孽子竟和那妖邪之物沦落一处,沆瀣一气,学了一身妖术邪法,几个月来在都城内为非作歹,横行作孽!”孟仁说到此处,脸上愈显痛心之色:“是罪臣之过,竟未能趁早发觉孽子行动,乃至于本日让孽子变成大祸,还请圣上赐罪!”
孟珩家中突入一队禁军时,尚是凌晨他刚洗漱以后。
贤人不敢打搅,只望着老道静候。
本来如此。公然如此。
“陛下虽向老道就教,老道却也不敢对朝堂之事多加置喙,只与陛下说一事,或可帮忙陛下定夺。”
因而便把孟仁擅自调兵一事连同两份折子一同说与道长晓得。
孟仁的神采变得青白。
“除魔捉妖,心魔焉能捉得;杀妻弑子,休祲自有天降。”
如果连吴首辅也替孟仁讨情的话……
孟珩挑了挑眉,目光在殿内淡淡扫过。
庞大的暗影冬眠在墙角,恍忽储藏着伤害的气味。
此中言辞锋利激昂,罪证条分缕析,又兼之这两名要员联名上书,绕过内阁千方百计递到本技艺中,分量可谓重之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