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说他是绝望了,创作猜疑而绝望,没有了自在空间,红卫兵打人、“破四旧”,行动的意义同汗青上的“焚书”一样,他无路可走。或说是太脆弱了,1949年今后,直到“文革”,没有经历任何风波,没有吃过任何亏,暴雨一来,就没扛住。这两种说法都比较牵强。冰心则说,他他杀很能够因为脾气硬,受不得委曲,一向听的满是奖饰的话,夸他的人很多,向来没有一个说他不好的。平时悲观,俄然受批斗,就受不了,感觉没甚么可沉沦的。并以为他必然会挑选跳水,他小说里他杀的人差未几都是跳水(拜见《在文学馆听讲座》第一辑《文学的任务》69-83页。)。
不过,这些细节又与浩然、林斤澜的见闻不太分歧。因为浩然晓得老舍沉湖后,曾给老舍家打电话,胡絮青说:“人都死了,你们措置吧。”
萧乾事前提示我,要多听少说,不要插嘴,免得打断他们的思路。不知如何一来,艾笛密斯俄然把话题转到老舍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上。记得她是用英文这么说的:“那一年,本来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布给中国作家老舍。但是查明老舍确切已于八月间归天,而遵循规定,诺贝尔文学奖是只颁布给仍活着的人的,以是就给了别的一小我。”
据火化场事情职员说:天下政协常委一级的人,被如许“措置”掉的,他是第一名。
1978年,挪威汉学家伊丽沙白・艾笛因为研讨萧乾的长篇小说《梦之谷》,开端和他通信。转年初春,她为了研讨“易卜生与中国”,特地访华。当时我们住在天坛南门东二楼六单位303室。萧乾于三月间拿到一纸改正书,社会活动多起来了。以是艾笛密斯光临寒舍之际,我特地回家来帮手顾问,接待远客。
一个细节是,老舍的老婆胡絮青没被答应看他最后一面,她被告诉去认尸,达到时,瞥见湖边地上一具尸身,盖着一张凉席,想揭开看看,不准,只准在尸身的脚上摸了摸。鞋袜是干的,没有水湿(拜见梁实秋确知老捐躯后所写的《忆老舍》。)。随后尸身被送去八宝山,仓促火化,因为是“他杀”、是“反反动”,骨灰不得保存,和他父亲一样。
8月25日,市文联电话告诉舒乙去一趟,拿出一张纸来,写着:我舒舍予自绝于群众,特此证明。让他当即到德胜门西边豁口外承平湖去措置后事。
总之,这是一个待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