ˇ
ˇ
(54)字越小越要清楚,稍留纤毫残余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太小,虽清不腴。
不管气候如何,
(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前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本身性灵,是到处离相,得成佛道之起因也。
(36)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67)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6)残余去,则清光来,若心肠丛杂,虽笔墨精美,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84)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有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ˇ
(97)过庭得清闲之趣,而失之俭散。
(18)黄山谷曰:“诗不成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成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ˇ
(57)唐朝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别离。
~~~~~~
(69)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85)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76)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活力。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62)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分歧度。问:神妙安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66)褚书高超,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ˇ
(98)旭、素得飘逸之兴,而失之怪。
(99)米元章书得纵逸之致,惜时有谐笔。
祝贺祝贺!
ˇ
(64)古碑无不成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2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91)未曾处置于汉隶,而欲识晋唐楷法,恐数典忘祖,终不济事。
(33)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成。
(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天然虚。
(10)明窗净几,笔墨精美,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统统,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卑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