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杰数次前去天水州,说动流民百姓,迁入狄州,只是大甘百姓已如惊弓之鸟,迟疑不止,不敢草率重回狄州,只要少数在狄州繁衍生息数代的百姓,不肯流浪失所,兼之狄杰在西府名誉甚大,便随狄杰雄师回返故里。
雄师入关以后,诸将并未懒惰,西府战事刚落,西戎虽说已不敷为患,但仍有回蒙,回錾以及雄踞塞外的蒙厥诸国。
大乱以后,必有大治,李落几人深知此理,狄州百废待兴,少了其他诸州的制约,所行之事皆由李落和狄杰几人一言而定,万隆帝授予李落的权益极大,圣旨当中言及狄州官府高低,皆可由李落任命,朝中不再横加枝节。
李落和狄杰,率云无雁,呼察靖,赫连城弦,石冲,迟立,呼察冬蝉,武塔诸将,连同沈向东,回军贯南,与时危兵合一处,立营贯南,与漠下城和新野两营成掎角之势,遥相照应。
雄师换防驻守以后,李落便没有闲暇时候,和狄杰,沈向东及军中多智将领参议狄州善后之事。
狄州四境多数重回大甘之手,不过临夏城尚在回蒙把持当中,漠上城被蒙厥侵犯亦逾数十年,众将商讨,当今之计,不宜复兴战事,军中高低涵养调息。
羯城一行被李落暂扣鹰愁峡,而羌摩早些时分被大甘将士驱离鹰愁峡,赶回了朔夕,并未与羯城得见。
此行扬国威,定西府,淳亲王府一时锋芒无二,朝中已传出一些流言流言,李落虽领军在外,但狄杰在朝中耳目尚多,多有留意这些闲言碎语,不过李落军功颇巨,加上受万隆帝宠幸,淳亲王仍在卓城,倒还可震慑用心叵测之辈,但如果李落操之过急,一旦引来皇室顾忌,恐别生变数。
狄杰麾下诸将闻及此事,都暗自咋舌,不想万隆帝竟然如此信赖李落,若换做别人,恐怕早就被视为心胸不轨之辈了。
李落听罢,暗叹一声,也明白只是狄州还不敷为虑,不过天水州和沙湖州当中大甘豪族权势错踪盘杂,牵一发而动满身,无法之下只好作罢,不过心中却别有一番筹算。
狄州被西戎侵犯多年,除了三座大城和十一小城稍好些外,村庄当中,已是人丁希少,百姓或是逃入了天水和沙湖两州,或是被西戎士卒强掳而去,卖与别处,再者或已只剩一片白骨。偌大一个狄州,居地百姓不敷卓州的十之一数。
李落见状,并不为意,命军中术营筹办农耕之地,军中士卒抽出数万人,补葺农田,安宁民气。复又与军中大将议定,在漠下城与新野一线,筑边关要塞,数月以内,已见雏形,狄州百姓见军中如此大动兵戈,才垂垂信赖面前这支大甘军队并非如以往普通,是要在狄州守住大甘边陲,这才压下心中担忧,和军中将士一起重修宗族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