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草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一侧有流,腹下承以喇叭形足,外型独特。清朝雍正景德镇窑创制,系宫廷用器,乾隆今后不见。
盘口壶――壶的一种式样。盘口,有颈,四系或六系,鼓腹平底。东汉至唐流行的一种青瓷成品。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盘口加大,颈由短增加,腹部由圆生长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成桥形,后又变成条状。
双鱼洗――洗的一种式样。板沿口,浅腹,圈足,洗心有凸出的双鱼装潢,故名。宋、元龙泉窑盛烧青釉双鱼洗。
出戟尊――尊的一种式样。仿古铜器外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宝贵的珍品。
穿带壶――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椭圆腹,器物的下部两侧各有长方形穿孔,与肩部两侧的双贯耳两两相对,能够穿带提携,故名。唐朝已见有,宋至清朝持续烧造,种类有白釉、青釉、红釉等。
鼓钉洗――洗的一种式样。系仿古铜器形制,洗身凸起鼓钉装潢,故名。宋朝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僧帽壶――壶的一种式样。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形如僧帽,故名。系受外来影响的器型,始于元朝,明清景德镇窑持续烧制,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非常闻名,有白釉、红釉等种类。
蒜头瓶――瓶的一种式样。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故名。系仿汉朝铜瓶式样,宋朝始烧,明清景德镇窑常见,种类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转心瓶――瓶的一种式样。外瓶腹际镂孔,腹内套装一个能够转动的内瓶,拨动上瓶瓶口,内瓶即转动,故称转心瓶。清朝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
无挡尊――尊的一种式样。系从波斯传入的器形,口、底似壁,高低直通,呈筒状,器身上写有阿拉伯文。明朝永乐、宣德景德镇窑烧制,清朝康熙、雍正仿烧,多为青花。
天字罐――罐的一种式样。口大,短颈,圆肩,腹略收,浅圈足,底部青花楷书“天”字,故名,明朝成化景德镇窑创制,为斗彩器,系宫廷用瓷。
虎子――一种盛器。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处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东汉时呈现,六朝时墓葬中常风见,均为青釉。
日月罐――罐的一种式样。直口,短颈,削肩,鼓腹,浅圈足,肩部凸雕对称半圆形装潢,意味日月,故名。清朝康熙景德镇窑创制,种类以祭红釉、东青釉多见,至道光年间仍有烧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