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运[第3页/共4页]

李重九道:“张爱卿办事,朕就放心多了,那么禁运两个月来,关中粮价可有颠簸。”

“但是蒋将军已是答允了他,如此我们不是背信吗?”虞世南反对道。

张玄素道:“李唐高低倒是拿出了两个别例?”

李重九道:“水路不畅,看来只要陆路一途了。”

中书省那边,当值的虞世南,张玄素二人一并前来。

虞世南道:“陛下,事出有因,当初蒋善合入城诈降……”

虞世南上前一步道:“陛下此事早有先例,当年两汉时,漕运因砥柱之限,粮船多损,故而有大臣建议,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也就是本日汾阴、蒲坂之地。大臣有言屯田得谷后,从渭上相称中,可省千里漕运之劳。但成果天子发卒数万人作渠田,却颗粒无收。”

张玄素,虞世南听李重九如此调侃,都暴露笑意。

张玄素,虞世南都是以为河东良田有限,要真能以河东良田供应关中,那么历朝历代,也不消想体例从江淮运粮了。

“李渊倒是个有远见的人,”李重九当下问道,“那李唐朝廷高低可商讨了甚么应对之策?朕就不信他们会坐以待毙。”

“那第二个别例呢?”李重九问道。

张玄素道:“恰是,李唐朝廷上商讨,是从商州凿路,翻越秦岭至川蜀的。不过此策在微臣看来不过杯水车薪,川蜀之粮如此就算运相称中,其粮米除了王公大臣外,也没有几个百姓吃得起的。”

张玄素道:“陛下,徐圆朗这是寻死之道,此人不成以放过。”

“李唐朝野高低,商讨的第二个别例,就是在河东一带屯田,引黄河之水灌溉,如果胜利可开良田数千顷,可收得几十万石以上。”

张玄素道:“陛下,听闻徐圆朗被擒后,整日整夜在牢卒面前痛骂陛下不取信义,鲜廉寡耻。”

“两个别例?”虞世南笑道,“我还真没猜想到,如果真有体例,当年武天子就不消迁都洛阳了。”

“引渠灌溉之事哪有这么轻易,陛下大可放心,李渊若要在此屯田,不过是重蹈复辙。”

到了玄宗时,唐玄宗启用裴耀卿为相,裴耀卿发起采取转搬法,先罢了陕西陆运,置仓河口,使江南漕舟运至河口者;输粟入仓返回江南。朝廷再雇舟入洛阳。以后在三门峡东西各设粮仓,动洛阳来的漕舟输入东仓,而以陆运的体例输入西仓,再以舟漕的体例输入长安,从而避过三门之水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