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公伯候都是嘉靖非常正视的,听他如此问,郭勋不由一喜,忙回道:“徐公放心,在京勋臣皆已表态,同心一博。”
次日,嘉靖仍以龙体不适为由,既不上朝,亦不见人,宫中也无丁点动静传出,这类景象,看在京师百官眼中,无疑就是一种默许,文武官员纷繁紧锣密鼓的摆设,为即将发作的文武之争做筹办。
郭勋满头雾水的看了他一眼,这才摸索着道:“徐公何故对此役如此上心?”
见他开口就直奔主题,徐廷德忙一伸手,道:“进房再说罢。”
动静一传开,京师高低立时一片哗然!(未完待续。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道:“不但是勋臣,宫中寺人亦要知会一声,一向以来,土木堡之役的罪恶都是寺人王振背着,借此机遇给他翻昭雪。”
听他俄然提起这茬,郭勋不由迷惑的看了一眼他手中的信,倒是猜不透他是何企图,微微沉吟,他才道:“土木堡兵败,启事浩繁,批示不当,内部反面,缺粮,救济不力,谍报弊端,轻信……”总的来讲,以二十万之众败于数万之敌,底子的启事还是缺粮,关于此战,窃觉得疑点浩繁,不过现在时过境迁,各方又绝口不提,无从窥测究竟。”
听的这话非常冷酷,郭勋也不觉得意,微微一笑,道:“文官已然磨刀霍霍,国公尚能处之泰然……。”
郭勋熟读史乘,对武勋荣衰转折点的土木堡之役可谓是知之甚详,他清楚徐廷德所言的不同心,当是指雄师远征缺粮,退守土木堡之时,不但援兵迟迟不至,一众勋臣亦是相互掣肘,这也是厥后总结败北的启事之一。
“不解除有这个能够。”徐廷德沉声道:“当年英宗借助武勋、寺人权势打压文官,如果御驾亲征,大胜还朝,必定声望日隆,文官狗急跳墙,也不是没有能够。”
“妙!”郭勋不由抚掌轻笑道:“魏国公这一招还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二人进房落座,待的下人奉上茶水,徐廷德才开口道:“京师勋臣以英国公张仑 成国公朱凤,另有世侄三报酬首,老夫不过一闲人,文武之争,虽是故意,何如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