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形势好转[第2页/共3页]

朝廷新任命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部从井陉东进,与叛军打仗后连番得胜。

郭子仪、李光弼在击败史思明部后,持续东进,主动寻叛军主力决斗,守势很猛,筹办先光复东都洛阳,或者直接攻取范阳,不过朝廷并未同意了郭、李两部进犯范阳的打算,而是令他们持续向东南边向进发,目标还是洛阳、长安方向。

两边在常山四周相持四十余日,李光弼不能支,向郭子仪垂危。郭子仪率军抢救常山,与李光弼合兵一处,共十余万人,九门一战,大败叛军。右武锋使浑释之之子、中郎将浑缄射杀史思明部下大将李立节。史思明率残部向赵郡方向逃窜。郭子仪和李光弼离部急追,并随后攻占赵郡。

后代的父亲对颜真卿的字非常推许,对颜真卿与他哥哥颜杲卿的豪杰事迹也时不时津津乐道几句,这也直接影响了杨晞。在贰心目中,颜真卿的职位乃至高于平叛功绩更大的郭子仪和李光弼。

只是要真的让在洛阳称帝的安禄山放弃取得的这统统,退回范阳,又很不甘心,他还是有攻取长安的设法。但潼关的十万兵马不是安排,半年多来的攻打没获得甚么成果,即便灵宝一战击败了二十万唐军也没有从底子上窜改情势,要攻占长安,难于登天。

朝廷改授李光弼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与郭子仪一道退守常山。,史思明汇集溃部数万随后跟进,安禄山令蔡希德率两万人,牛廷玠发范阳等郡数万人救济史思明,但被郭子仪和李光弼击败。

持续接到的朝廷通传让杨晞挺是镇静。

颜真卿部也在闻知郭子仪、李光弼部连番大捷后,主动反击,并筹办与郭、李两部汇合。

矜持续的攻城被击退后,叛军直接退守陕郡。在接下来的这段时候,杨晞不竭地派出逻骑刺探叛军的意向。统统人都预感叛军会在接下来的时候内持续以各种体例攻城,给潼关守军以更大的压力,并寻机将城池攻破。不过很让人不测,叛军退守陕郡后,并没有后续行动,领军的崔乾佑没有任何想主动进犯潼关的意义,屯守陕郡的叛军只是停止与潼关守军一样的练习。

据刺探到的动静,潼关城已经有十余万军士屯守,领兵元帅杨晞恰是杨国忠的季子。潼关城下的兵败已经让安庆绪和崔乾佑寒心,安禄山也很震惊,他在安庆绪的陈情陈述后,心机再次摆荡。

叛军在北方的战事吃紧,危急感越加闪现,而在南边的战事又不顺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