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上)、七里山塘,绘人烟一卷[第4页/共5页]

柳仙子又长叹一声道:“可惜清风已散、明月不归,就算千年以后这卷中画迹重现人间,可证明百年前清风仙童的推衍之道已不在镇元大仙之下,又能如何呢?清风祖师当年封此画之时,是否想到百年以后他本人已经陨落?”

大唐长庆四年,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策动公众兴建水利,构筑堤坝水闸、疏浚西湖。在钱塘门外石涵桥四周,曾有一堤名白公堤,现在已不在。西湖美景千年,先人便将湖上白沙堤当作记念白居易之处,乃至很多人误觉得西湖白堤便是当年的白公堤。

乔散人微微一笑:“或许有,或许没有,此画本就是摄山川火食而成,清风仙童以**力画一门封之,是在印证推衍之道。封入画中的山川火食皆为虚景,却能随画外人间推衍而窜改,就如水中倒影,不知再过千年以后,会有甚么样的景色?”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山塘街上的普福禅寺当然也不是《红楼梦》中的葫芦庙。可创作并不平空,风土情面描画必定与作者的经历见闻相干,曹雪芹提到了姑苏城阊门外的这条街、街边的这座庙,书中不经意间带着世上山川火食的倒影。

这玉佩约一寸宽,两寸长,正面雕一枝修竹,背面刻云花图案,近似水滴形的表面,大小刚好能握在手心。它落入河中竟没有激起半点波纹,仿佛奇特地融入倒影波光里,远处追来的人并没有发觉。

这天夜已深,画舫弦歌声垂垂喑去,唯有船上彩灯在水中细碎的倒影如鳞。沿街商店早已上了门板,只要大宅门前还挂着写有各家堂号的灯笼,喧闹了一整天的山塘街上没有一小我影。

西湖白堤今犹在,钱塘门外古白公堤已无存,而江南一地,另有一道白公堤却保存至今,便是明天的姑苏名胜、自阊门至虎丘的七里山塘街。

此人的模样和他的名字倒是挺班配的,他叫整天乐。

……

……

一道人影从望山桥方向飞速而来,脚不沾地地沿山塘街飘行向阊门而去,锃亮的秃顶在灯笼晖映下模糊可辨,看面孔是一名中年和尚。他身上灰色的僧袍扯开了好几道口儿,上面还感染了班驳的血迹。

乔散人亦喟叹道:“明月仙童凝练此画成卷时,清风仙童就在身边,伸指将卷中画迹隐去,并用**力在上面画了一道门,今后画中江山火食自成一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