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陈老三顿时冲动起来,“立室大妹子,你要真能把这个书院开起来,那但是给我们村办了一件天大的功德儿啊!”
狗剩爹回身擂了那人一拳,“瞅瞅你那谨慎眼儿,人家知秋妹子美意开书院,让娃们有书念,你还问人家图啥?”
陈老三愣了一下,随即吃惊得张大了眼睛,“你还想开荒?”
“不要。”叶知秋答得干脆。
叶知秋在内心算了一下,小山坳,山泉四周的地盘,再加上那座需求打通的山包,“约莫五十亩吧。”
“是啊。”叶知秋点了点头,“陈三哥,我又看中了一块地,想费事你再去县衙跑一趟。”
“我可没他们想的那么至公忘我。”叶知秋抬高了声音笑道。
小辈儿们凑在一起运营的时候,成老爹完整插不上嘴,只能坐在一边儿感慨,“老喽,老喽,人都生锈了,赶不上这些毛孩子脑瓜灵光了。”
“我和我兄弟都会木工,打门窗的活儿我们包了。”
开春才圈了百十多亩,这才过了没两个月,咋又要圈啊?虽说三年以内不消征税,可这老多的地,光雇人开荒种田要花多少钱呢?再碰上个旱涝虫灾,那还不得亏死?
阿福听她说过书院的用处,明白她这话的意义,可还是忍不住替她担忧,“知秋姐姐,村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孩子呢,得请多少个先生才气教得过来啊?”
因为幼年的时候做过当官梦,以是特别留意了这部分律条。听叶知秋问及,当即回了话,又迫不及待地问道:“立室大妹子,这个书院你想咋办呢?”
几句话又把成老爹认识深处的忧愁勾了起来,“这又添了五十亩荒地,过完三年,得交多少税钱儿呢?”
老牛叔连连点头,“光有本领没用,还得有那份知己!”
“对哈。”阿福先是恍然,随后又忧心起来,“那如果来读书的人少了,知秋姐姐开书院的苦心不是白搭了吗?”
“不会的。”叶知秋笑得信心实足。
阿福正在清算碗筷,听那俩老的卖力地嘉奖叶知秋,用胳膊肘子碰了碰她,“知秋姐姐,这下你可成我们村里的大善人了。”
“陈三哥,没瞧出来,你还挺有做买卖的目光呢。”阿福笑嘻嘻地接起话茬。
她但愿村里的孩子们有出息是真的,可并非无偿无报的,她求的是长远好处。她要把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步步地撒向宦海、阛阓、各种场,在不久的将来为她所用。
世人七嘴八舌地群情了一番,等不及跟家里人布告这个好动静,便喊上孩子陆连续续地回村去了,最后只剩下老牛叔一家和陈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