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帝国元老的后代们[第1页/共5页]

“那么,那些“君子君子”口中的奸臣、佞臣呢?你用不消这些人?另有禁缠足令。”

刘堪脱口而出:“放浪形骸,不拘名教,流觞曲水,及时行乐,是为魏晋风骚!”

太上皇笑道:“刚才不是说魏晋风骚吗?那些死活不肯接管此令,刚强缠足的“名流”,你当如何措置?”

传闻刺客还活着,太上皇沉默很久道:

“自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朝历代皆以儒术治天下,当然很多天子只是把孔子那套借来当遮羞布,实则挂羊头卖狗肉,言称孔孟,行若禽兽·······不过,也有些士人,汲取儒学精华。黄端伯便是此中之一,此人对儒学信奉,是纯粹的,没有功利心;他并非为挽救南明,也不是为博名声,调换繁华——不然他早就投降大齐了——如许的人,能够超出汗青,上溯魏晋之际的嵇康,下追前朝于谦于少保,以嵇康之智,于谦之才,莫非不知大厦将倾,及时改换门庭,能够有更好的出息吗?”

“魏晋之际,真正的儒士死守忠义,不能应对“豹变”,更不能忍耐当权者操弄道义,比如曹孟德就以不忠不孝的名义,杀了很多名流。”

“父皇,儿臣听慈圣母后说,前明辽东经略熊廷弼,曾将父皇比作嵇康嵇叔夜,不知可有此事?”

刘招孙难堪一笑,回想起好长远的事情:

“曹孟德有诗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以是,吾儿,现在,你晓得该如何措置黄端伯了吗?”

刘堪正襟端坐,父皇关于魏晋风骚的这些谈吐,他之前但是闻所未闻,就连翰林院的那些大学士们,常常讲到魏晋汗青典章,也是嗤之以鼻,将阮籍道哭作为放浪形骸,将广陵散视为乱世悲音。

“何为忠?尽人事,知天命,便是忠,在其位,谋其政,便是忠。”

“堪儿,你长大了。”

“孔融、弥衡、边让、荀彧、崔琰、杨修、娄圭、许攸·····名流被搏斗者,远不及此,以是才说,名流少有全者,嵇康被杀的罪名之一是“非汤武而薄周孔”。但是,当这个汤武和周孔是甚么,都是由司马昭说了算时,他嵇叔夜又如何不非,不薄?再如孔融,曹操杀他的罪名是孔融“乱俗”,是“浮华交会之徒”,若说乱俗,曹孟德才是乱俗。”

刘招孙拍了拍儿子肩膀:

刘堪若一脸茫然,不晓得父皇说的,和黄端伯有甚么干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