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第1页/共4页]

常风出班,毛遂自荐:「禀皇上,臣愿担负钦差副使。」

常风昂首一看,竟是王华家的公子王守仁。

常风乡试就是榜尾。

黄河汛兵拱手道:「禀皇上,黄国土东段张秋堤决口!淹没三府二十一县地步无数。」

说是出人料想,又并不出人料想。会试是全部大明最顶尖的读书人之间的比拼。

当初黎淳门下号称有「黎门三杰」。除了李东阳、刘大夏,另有现在在山西管刑名的杨一清。

王守仁亦是一脸风轻云淡:「门生才疏学浅,需再接再厉。」

「申明李东阳主持会试时一视同仁,无半分私心。」

打个比方,后代把天下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县(县级市)的两千六百多个县高考文、理状元集合起来,考一场。

大明只要两类兵士能够无旨直入皇宫。

弘治六年,仲春十五,贡院。

常风跟从着人群出了贡院。这是他第二次插手会试。上回名落孙山。这回三场连考九天,他感受考的不错。

会试结束后,李东阳便忙着跟考官们在礼部阅卷。

三日以后,常风、王守仁相约来到贡院门口,等候着放榜。

弘治帝问:「哦?谁?」

常风笑道:「王公子,你还欠我六个锅盔呢!」

弘治帝倒吸一口冷气:「啊呀!如何会!朕整冬都在担忧黄河河南段。但是决口竟呈现在了山东段!」

常风笑道:「那就借你吉言。咱俩都能金榜落款,当个真年兄。」

「朕亲身考查了他们的才学,个个都是朝廷亟需的人才。」

常风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李东阳天然熟谙。

弘治帝笑道:「安然二字极其可贵。诸卿,常风是朕的宠臣。但李东阳涓滴没偏私。」

王华拍了拍王守仁的肩膀:「你比你爹强啊!成化十七年会试放榜前。我胡思乱想,盘算主张若杏榜知名,就跳进永定河他杀喂王八。」

李东阳跟王华在翰林院当过同僚,也识得他家公子王守仁。

常风拱手:「李大人,王小兄弟。我先回锦衣卫当差了。再见。」

弘治帝万分对劲。

「仅弘治五年,北镇抚司拘系、科罪的正五品以上河道官就有十三个。」

中间的贡兵扯着嗓子高喊:「学子,出龙门喽!」

在当代,汛情比军情更告急。

乡试榜名曰桂榜,会试榜名曰杏榜,殿试榜名曰金榜。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