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第2页/共4页]

公心。」

黄河汛兵拱手道:「禀皇上,黄国土东段张秋堤决口!淹没三府二十一县地步无数。」

弘治帝倒吸一口冷气:「啊呀!如何会!朕整冬都在担忧黄河河南段。但是决口竟呈现在了山东段!」

他厌倦了整日办那些见不得光、蝇营狗苟的差事。

乡试榜名曰桂榜,会试榜名曰杏榜,殿试榜名曰金榜。

弘治帝微微点头:「嗯。说的好。刘大夏的才气朕是清楚的。当初老内相怀恩病危,垂死之际向朕保举了三小我。王恕、马文升、刘大夏。」

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恰是国度抡才大典的好时节。

王守仁回了府。

李东阳跟王华在翰林院当过同僚,也识得他家公子王守仁。

三月月朔,殿试准期停止。金榜发表,一甲第一毛澄,第二徐穆、第三罗钦顺。

李东阳拥戴:「若常镇抚使参与治河。赃官贪吏们就算有贼心贪墨治河银,恐怕也没贼胆。」

常风出班,毛遂自荐:「禀皇上,臣愿担负钦差副使。」

弘治帝微微一笑:「刘大夏是你的同门师兄弟吧?」

弘治帝点头:「好,朕命常风为钦差副使,协同刘大夏办差!」

弘治帝笑道:「安然二字极其可贵。诸卿,常风是朕的宠臣。但李东阳涓滴没偏私。」

常风昂首一看,竟是王华家的公子王守仁。

王守仁仿佛对杏榜落款、金榜连登信心满满。

常风开朗的说:「我这个锦衣卫屠夫插手会试,只是凑个热烈罢了。不中便不中。」

说是出人料想,又并不出人料想。会试是全部大明最顶尖的读书人之间的比拼。

就在此时,一名黄河汛兵飞跑进奉天殿:「河汛!河汛!」

「父亲放心,我很看得开。人这平生,哪能事事一帆风顺?人生之不快意十有八九。」

弘治帝很正视抡才大典。专门召见了一甲前三。又从二甲随便遴选十人,三甲随便遴选十人面君奏对。

常风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李东阳天然熟谙。

李东阳难堪的一笑:「差了好多好多个圈。」

吏部尚书马文升道:「禀皇上,应再择一夺目强干之人,作为刘大夏的帮手。」

天子宠臣和北直隶学政公子的名落孙山,恰好申明本科会试在李东阳的主持下格外公允。

武官班中的常风心头一动。

「如此至公忘我,朕定要升赏。拟旨,升李东阳为礼部右侍郎,仍兼任侍讲学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