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章 政事堂论战[第2页/共4页]

只是宿世固然是个副县级干部,到底不过是一方之皂隶,那里及得上现在大权在握?居移气,养移体,气质仍然差异。不显刺眼之光彩,却见神韵以内敛,端坐如山,安然若素。

堂内氛围更是热烈……

不愧是七窍小巧之辈,一发言,就直接捏住了题目的核心——就算你做得都对,但是没有陛下的旨意便妄自行事,那边是大大的政治弊端!往轻了说是目无君上罔顾法度,往重了说,那就是用心叵测心胸不轨!

遍及关中的水利工程给百姓带来天大的实惠,本年雨水颇丰,河道连连暴涨,如果放在以往,必定要有多处县城蒙受水涝之害,粮食减产乃至绝收。但是现在完整不消惊骇连日的暴雨,拓宽加深的河道能够承载更大的大水,关中各处河道遍及两岸的水车更能够将河水晋升至沟渠,一面灌溉更高处的农田,一面起到泄洪的感化。

萧瑀瞪着不远处的房俊,情感显得非常狠恶:“贞观四年,林邑国兵变,陛下就曾下诏不予讨伐。吾大唐居天下当中,有华服之美,乃礼节之邦,何故发兵数万长途跋涉讨伐藩属?林邑国只是大唐之藩属,而非是大唐之国土!现在尔发兵动众干预林邑国以内政,且逼迫林邑国签订各种不平等之条约,导致吾大唐名声受损,长此以往,另有谁肯凭借于大唐?”

这是要轮番针对我咯?

于志宁见到房俊口舌聪明,忍不住敲敲桌子:“那你擅自纵兵剿除安南叛贼,又有何话说?朝廷尚且未有定论,你那边就已经杀了个干清干净,如果万一因为你的残暴嗜杀导致安南有变,你承担得起阿谁任务么?”

房俊神情平平,不见喜怒。

谁不晓得房俊在林邑国干了甚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人家折腾得底朝天,现在撤除未将林邑国国土归入大唐之版图,余者有何辨别?

论凶险暴虐,萧瑀、于志宁之流对比褚遂良差得远,或许也只要“长孙阴人”可堪对比……

房俊涓滴不惧,当即怼归去:“稻米输入是小事?您说的可真是轻巧,如果本年没有来自林邑的稻米,朝廷要征调多少粮食运往辽东火线,要有多少关中百姓忍饥挨饿?至于大开杀戒一说……海军只是帮手林邑国勤王之师剪除奸佞叛贼,其王城毁于一旦,与海军何干?于先生还请慎言,熟归熟,如果信口雌黄污人明净,把稳本官告你诽谤!”

又是一个丰衣足食的承闰年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