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沉吟不语。
此念一起,不知又有多少烽火将燃,不知又有多少健儿出征,不知又有多少家破人亡……
他不由为这位天子陛下的大志壮志担忧起来,现现在大唐周边诸国固然尽皆臣服,但也只是凭借罢了,若想于其地册封建国,必定要把握其地之主权,不然王位如同废纸一张,有何意义?
以长乐之封号定名佐渡岛,既能够摸索朝臣对于外洋封地之反应,亦能够对长乐公主做出赔偿。佐渡岛天然不成能作为长乐之封地,如果朝臣并无表示,天然皆大欢乐,李二陛下便会持续运作侵犯诸国封地建国之事,如果朝臣反应狠恶死力反对,李二陛下便会退而求其次,撤去这道圣谕,然后给长乐公主在海内增加封地。
固然这事儿成不成的尚未可知,但是房玄龄这般知心的表示令天子龙颜大悦,当即筹措着筹办炊事,留下房玄龄用膳。
身为帝王,如果天下事皆可一言而决,看似威风八面手指乾坤,实则如果稍有失误,便将会给帝国带来不成挽回之影响。政事堂的廷议轨制当然限定了君权的为所欲为,但是在各位宰辅以及其背后权势的比赛之下产生的决定,却常常是最稳妥不过的。
房玄龄老脸“腾”的一下红了,宽裕不已。
但是事理李二陛下都懂,他就是不甘心!
这就算是认同了天子的企图。
至始至终,他都感觉愧对长乐公主,使其成为政治联婚的捐躯品,乃是平生憾事。
李二陛下故作诧异:“咦?怕老婆这算是‘疾’么?记得以往你但是硬气的说此乃伉俪恩爱,脸皮厚着呢!”
但朝臣既然已经回绝了以长乐之封号定名佐渡岛,并且天子也收回成命,如果再持续反对长乐公主的加封,那就未免显得不刻薄。
这并非便是否定那些世家门阀出身的人,而是不管谁处于那等环境之下,只怕都难以独善其身。
沉默很久,房玄龄问道:“既然陛下意欲摸索朝臣之反应,又何必那长乐殿下出来做筏子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李二陛下顿时大喜!
说白了,大唐只要钱,不要地盘……
李二陛下连连点头:“甚好,不然如果你家那位夫人误觉得某将你留在宫中犒赏了婢女甚么的,搞不好就得拎着菜刀杀进宫来,某这个天子颜面无存呐!”
也恰是是以,他才踌躇不决。
李二陛下喟然叹道:“某虐待于长乐,想要以此稍作赔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