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求得父皇恩情,前去骊山别苑暂居避暑,这骄阳当头、盛暑难耐,姐夫无妨与本王共乘一车,待到得骊山在各奔居处,如何?”
想了想,他干脆直言问道:“姐夫对本王,是否有所不满?亦或是,本王可曾有获咎姐夫之处而不自知?如果有,还望姐夫明言。”
李治一脸欢乐,抚掌道:“这才对嘛,早想与姐夫靠近靠近,只是一向未曾有机遇。”
他所不解之事,便是为何房俊对本身如此防备,且敬而远之?
乃至直接的粉碎了本身的争储大计,导致本身被父皇软禁……
房俊惊诧:“殿下说的那里话?您乃是大唐皇子,更是陛下宠溺之嫡子,微臣岂敢对您有所不满?还请殿下勿要多虑,绝无此事。”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这番老气横秋的点评茶叶,实在画风过分违和……
一个男孩子,对于那种比本身大不了几岁,但是在同龄人当中出类拔萃一呼百诺的“兄长”是有着很深的渴念敬佩的,从房俊与高阳公主结婚之时开端,李治就很但愿能够跟房俊多多靠近,最好是能够带着他在一众纨绔当中呼风唤雨、笑傲群雄!
“……”
只好说道:“殿下美意,微臣不敢推让。”
他想不通!
李治随便的坐在茶几以后,呷着茶水,在口中咀嚼一番,感慨道:“自从姐夫创出这炒茶之法,茶叶流行天下,不但达官朱紫文人骚客趋之若鹜,即便是贩子乡民、贩夫走狗,亦将其当作不成或缺之珍品。姐夫学究天人,自辟门路,实在是令人赞叹敬佩。”
全都是大要工夫……
说实话,房俊不肯意与李治靠近。
马车安稳的行驶在路上,清风自敞开的窗子吹出去,茶香袅袅。
李治天然听得懂房俊言语当中的敲打之意,倒是心中愈发烦忧,如堵块垒……
纵观史乘,所记所载,皆是李治对于一众姊妹如何珍惜犒赏,对于兄弟,则都是在其身后如何痛哭流涕。
比及略微长大,心智愈发成熟,李治自以为在父皇诸子当中亦算是出类拔萃之人物,愈乃至一度无穷靠近储君之位,但是这个他一向都想交好的房俊,却从未曾与他靠近。
“姐夫这是要去骊山农庄?”
房俊没理睬李治面上的氛围愁闷,而是瞅着他,目光通俗,缓缓说道:“殿下乃陛下嫡子,身份高贵,一举一动之间,不知牵涉了多少目光心境,惟愿殿下洁身自好、循分守己,万勿使得那些用心叵测之人有所曲解,进而弊端解读殿下之情意,变成大祸,遗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