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2章 左右逢源[第2页/共4页]

京兆府设有府尹一人,少尹二人,司录参军二人,掌符印、参议得失,品阶与县令相称,但权力则有所不如。何况司录参军只是京兆尹之佐官,附属之阶,天然比不得一县之令主张一方,只要政绩凸起,前程不成同日而语。

看来今后要谨慎用之,寻一个甚么由头将其辞退……

“百骑司”的本职就是干这个的,既然房俊不看好李义府,那么总能找出李义府的弊端,而后直接下狱……

房俊无语,此等青史留名的大奸大恶之徒,当真别具品德魅力,非同凡人,若非他有“识人之明”,只怕现在也会以为李义府是个热血虔诚、才气卓越的有为青年……

“招了?”房俊看向李君羡问道。

长安城原名大兴城,建立之初,依托府兵起家的隋文帝完整遵循“军事至上”之原则,令宇文恺设想修建了大兴城,城内里坊打算成为一大亮点,不但使得住民各居一处便于办理,极大减少内哄之产生,更使得一旦劲敌入侵,各处里坊能够依托坊墙构成一个个坚毅壁垒,军民当场防备、予以反击。

李义府满脸惶恐,一揖及地:“下官多谢越国公看重,敢不以天下为先?如有差池,甘心受罚。”

而坊墙之存在,却形成活动停滞,限定了长安贸易之生长,在商税越来越成为朝廷税赋核心的眼下,使得具有百人常住人丁的长安城并未获得与之呼应的繁华程度。

李君羡在一旁等了一会儿,问道:“是否要派人盯住此人,一旦发明题目,当即拿下?”

待到李义府辞职,马周奇道:“据闻二郎当年卖力监考,与李义府曾有赠衣之恩,还一时传为嘉话。此人才具颇显、手腕圆融,是个能任事的,若予以重用,必成大器。二郎何故未曾保举重用,听你所言反倒有压抑之意?”

打压是必然啊,此等奸贼断不能使其混迹朝堂、大权在握,但不能明火执仗……

李君羡哈哈一笑,兴冲冲来到两人下首坐下,非常对劲:“还是二郎你揣摩出来的那几样科罚管用,起先那老狗硬气得很,一个字也不吐,成果铁刷子在他腿上刷了几下,便甚么都招了。”

马周点头道:“这事好办,本官让司录参军从旁帮手。”

马周摸不准房俊对李义府的态度,叮咛道:“此时非是话旧的时候,你下去调集衙门巡捕、胥吏,服从李将军调遣,不得有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