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佛心佛性[第2页/共4页]

玄奘蹙眉:“只需佛法昭然、佛光普渡,自有信徒云集、卫道护佛,何必蝇营狗苟、本末倒置?”

听到和尚谈及“师尊”,一向阖目养神的玄奘这才展开眼,轻声问道:“幼年之时曾足履千山、踏遍万水前去双峰山拜偈道信禅师,得禅师之指导,以往诸多不解茅塞顿开,厥后修炼数年磨炼心志,遂开启天竺求佛之行,一向对禅师感激不尽。只是求经回转以后急于翻译,得空兼顾不能前去双峰山拜偈,心中惶惑,经常也难安枕……不知禅师身材如何?”

义褒忍不住问道:“师兄此番下山抵京,连合佛门共襄盛举,不知有何见教?”叹了口气,无法道:“当下道家咄咄相逼,又得皇家之助力愈发魔焰高炽,佛门如果不能妥当应对,必定影响力弱弱,从而导致信徒锐减,此消彼长,再难与之对抗啊!”

成玄英笑道:“正如你所言,我们既不满天下占有名山大川风水之地修建寺庙,又不捉弄公众收割信徒,要那么多钱何为?只需狠下心、扎下根的做学问,不必理睬其他。”

义褒却不这么以为:“佛道相争非此一例,自古一旦道家胜出佛门必遭搏斗,大师莫非健忘佛经上所记叙的北周武帝时所产生之惨事?损毁寺庙四万余座,三百万僧尼被勒令出家,佛门数百年积累之财产一荡而空,佛陀落于野、金身碎如泥……大师不畏艰巨自天竺求取真经,天下震惊,佛门声望大振,太宗天子更敕建此大慈恩寺,可即便如此,却也远远未曾规复当年之盛况。此时若被道家所压抑,则佛门百年以内难寻翻身之机遇,还谈何灿烂祖庭、谈何弘扬佛法?”

大慈恩寺的前身是北魏道武帝之时修建的净觉寺,厥后泯没于烽火当中,至前隋之时隋文帝于故址之上重修无漏寺,后也在战役当中残破不堪。

“如果在此之前,我定然主张对抗这道政令,佛门之体量早已远远超越我们道家,现在增加税率一视同仁,我们岂不是更加衰弱?但现在既然决定以学问来作为道家之传承,那么也就无所谓多少田产、多少信徒,只需一以贯之的走上层线路便可。何况我听闻这一次的税改并非是纯真的增加税率,而是欲以地盘之多寡来决定税率之多少。”

*****

尹文操道:“据闻乃是尚书右仆射、越国公房俊所建议,诸位大臣分歧附议,陛下允准,责令京兆尹马周率先于京兆府辖内试点实施,择选利弊、探知好坏,而后予以完美再实施天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