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二章 加九锡、赐王爵、剑履上殿![第3页/共4页]

刘洎被怼的一愣,固然他的确藏着略显阴暗的心机,可李元嘉如此直面硬怼却与其以往和和蔼气的气势迥然有异。

文官为何瞧不上武将?

刘洎眨眨眼,方才凝集起来的负气便有些衰减,陛下较着避重就轻不筹算接招,而辩驳君王所能够获得的名誉比拟于辩驳一名宗室亲王,的确天壤之别。

李承乾内心有些虚,正欲开口,只听的刘洎又续道:“……长孙无忌之功劳,放眼朝堂何人可比?陛下对其视如肱骨、推心置腹,可成果便是其贼心炽盛、大逆不道,举兵反叛!由此观之,‘太尉’一职总掌天下兵马、军权在握,非宗室不能胜任!古往今来,殷鉴历历,陛下岂能自乱朝纲?以我之见,倒是韩王殿下更能胜任此职。”

刘洎横眉立目,怒叱道:“那也不可!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此任者必定年高德劭、德高望重,房俊年纪悄悄若突然登此高位,天下名誉所聚,必定滋长其娇纵之心,是祸非福也!”

一贯脾气偏软、贫乏主意的天子少有的倔强,诸位大臣不管心中是否定同,现在都只能寂然领命。

王莽、曹操、司马昭……

当初太宗天子在时,固然“得位不正”“品德瑕疵”,但朝堂之上挥斥方遒、随心所欲,无数名臣名将昂首帖耳、令之而至前赴后继,撤除魏徵偶尔唱反调以外,统统人都将太宗天子的谕令奉为圭臬。

最大的启事就在于武勋根基上对君主之号令推行不悖,他们不管君主的号令是否公道、对于国度之长远生长是否有侵害,当然他们也没才气去停止辩白,他们是君主豢养的“奴婢”“鹰犬”,对皇权唯命是从。

“虚衔也不可!”

“三公”者何也?

李承乾非常难堪。

话音未落,刘洎几近跳起来,手指着李元嘉怒叱道:“奸王误国!”

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没如何说话的马周俄然开口:“微臣也感觉韩王殿下更合适。”

刘洎现在心想“我虽鄙人,也当效仿文贞公之故事,犯颜切谏”!

《春秋公羊传》中更是申明“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故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

魏、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