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福建宝穴。“停止开炮!他妈的,怎的贼寇如此之多。”福定都司洪先春将染血的雁翎刀在礼服上随便的擦拭两下,插回刀鞘,一屁股坐在宝穴城头上。
“大哥,你一贯足智多谋,我们几个跟着你到现在对阵官兵就没败过,我郑芝虎没甚么大本领,但如果等下总攻,哥哥可要让我冲在最前面杀个痛快。”言语间说不尽的豪放,说话的恰是二弟郑芝虎。
“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卢毓英官拜游击,比你还高上一级,手上没点真本领我能揽得着这个瓷器活吗?”
前面二人应道:“全听大哥做主!”
此时中间一艘洋船的望楼上站着一名身姿矗立的年青人,只见他身着没有着色的明军制式棉甲,未戴头盔,前面站着几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大汉,也穿戴跟他一样的红色棉甲,只是带着钵胄盔。此人恰是郑芝龙,本年二十三岁,郑芝龙奶名一官,父郑士表。万历三十二年,出世在福建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存艰巨,偕其弟赴香山澳依母舅黄程,他在马尼拉学会了葡萄牙语和卢西塔语,天启初年郑芝龙来到日本平户藩,凭借于当时平户藩的华人富商李旦的门下,初时担负翻译等事情,逐步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赖,天启五年身为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李旦向宋克长官请领了返航答应证,在七月从大员出发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就在平户归天了。没有妻室后代的李旦身后,他在台湾的财产和奇迹都赠给了郑芝龙。由此开启了郑芝龙称霸东海的大门。
“所到处所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何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他至天启七年已有船七百艘,因为明朝实施海禁,视其为不法,更诽谤其为海盗,许心素建议荷兰东印度公司联手打击郑芝龙,但东印度公司未允,明廷随即号令福建总兵俞咨皋领兵进剿,但是郑芝龙兵强马壮,不但官军进剿不成,反而被郑芝龙从台湾和海上调来的水陆两军打的捧首鼠窜,福建宝穴城,俞咨皋麾下流击卢毓英和都司洪万春领兵三千在宝穴城被郑家军团团围住,海面上郑芝龙舰队的数艘洋船排成一列,船上的大炮朝着宝穴城尽力射击。
海军记要载,郑芝龙的船只大多是处置远洋贸易的大型洋船。这里洋船指的是处置远洋贸易的帆船,在外文文献中也被称为戎克船,泛指中国帆船。这类船只制造精美,体形巨大。据巴达维亚城日记记录,天启五年一月二十四日,一艘驶往巴达维亚的中国帆船路过台湾,其载重达到六百吨,乘员达四百八十人,排水量更是普透明军小型战船的数倍。